创建于2005年8月的河南省林州市河顺供销合作社鑫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致力于引领农民发展养殖业,经过几年的不懈奋斗,逐步成为该区域养殖业龙头,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铺开了一条金光大道,谱写出了一曲强社富民赞歌,多次荣获林州市、安阳市先进专业合作社称号。
选准养殖发展路
创建专业合作社
河南省林州市山区农村人多地少,土地瘠薄,农民仅靠农作物耕种、外出务工,很难从根本上摆脱农村贫穷面貌。面对新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如何帮助农民增收?如何发挥优势,组织农民走向共同富裕?在这片土地上为农服务多年的林州市河顺供销合作社开始思考这一系列问题。经过市场调研、考察论证,该社决定引领群众走养殖致富之路。说干就干,经过宣传、发动、引导,最终组织6个贫困农户和在当地有一定养殖基础的养殖户成立了林州市鑫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遵循“服务全体成员,谋求共同利益”的宗旨,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原则,实行分户养殖、分户管理、“六个统一”。
历尽艰辛谋发展
一片丹心为富民
专业社成立之初的市场调研显示,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养殖业发展:资金短缺、技术匮乏、销售回款难、分散养殖规模小、效益低等等。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围绕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养殖示范推动力、提高养殖农户受益率、扩大联合合作影响力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养殖示范基地。合作社在河顺镇西曲阳村西山坡上,建立了养殖示范基地。在专业社的引领和大力扶持下,基地内几家养殖户每户当年收入达到2—5万元,这对长期贫困的农户来说是一笔想都未曾想到的收入。其他农户见状,也纷纷要求入社,基地养殖规模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合作社社员发展到15户,生猪存栏达到6100头,蛋鸡存栏9200余只,每户年收入达到7—40万元,收入翻了几番。示范基地的成功,促进了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提供养殖技术培训服务。为了使养殖户能够掌握最新养殖知识和技术本领,该社多次聘请河南大用公司、河南农科院、上海新农人的动物畜牧养殖营养专家、畜牧师、兽医师,免费为农户传授养殖技术、疫病防控常识;为普及养殖技术知识、专业社免费为养殖户累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26万份。合作社成立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座谈会、交流会38次,培训人数2100多人次,入户指导1400余次,受益养殖户1300多户。
提供疫病防控服务。疫病防控是养殖业的关键技术环节,也关乎到养殖的效益高低与成败。为了提高养殖户疫病防控能力,合作社除普及防疫技术培训外,强调养殖户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和联防联治,并派人员巡回诊治指导,较好避免了大的疫病发生。特别是2006年8月,从江西突如其来的猪瘟蔓延6个省份。合作社从网上获悉后,立即召开养殖户会议,通报疫情,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圈舍、养殖区域每天定期消毒,车辆人员来往必须严格消毒,强化服药预防措施,制订瘟疫发生预案,防止蔓延。由于措施得力,基地养殖避免了一次大的损失,养殖户深深感受到了专业社的重要作用。
提供商品猪销售和结算服务。卖猪容易回款难是养殖户最头疼、最关心的事。过去由于买方垄断市场,分散的养殖户多处于劣势地位,往往出现买方不及时结账,拖欠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的也已司空见惯,极大地损伤了养殖户利益,挫伤了养殖户积极性。专业社成立后,积极致力于完善销售服务,严格履行承诺,依靠河南大用、大北农公司和江苏、上海、天津、北京肉联厂实行强强联合,签订合作协议,保证了饲料供应及商品猪销售。并对各养殖场养殖户建立了养殖生产、销售、需求、通讯台账,做到适时出栏、适时销售。厂方与合作社结算猪款后,专业社按照各户款项扣除供应的种猪、饲料、药品货款后,将剩余部分及时返还给养殖户,从未出现扣压和拖欠现象,从而保障了养殖户利益,使养殖户养的安心、卖的放心、收入欢心,深受群众信赖,极大地提升了合作社的信誉和凝聚力。
分分耕耘结硕果
展望未来路更阔
实践证明,合作社就是挖掘“三农”自身潜能的金钥匙,也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合作社的西曲阳养殖示范基地所在的西曲阳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3300元提高到5990元。农户的钱袋子鼓了,存款多了;生活居住条件改变了,一幢幢现代化小楼竖起来了。西曲阳村成为了林州市闻名的小康示范村,“专业社+示范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的成功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合作社成立几年来,以基地作示范,以服务促发展,由最初入社的6户,发展到目前已拥有社员286人、养殖户1239户、养殖场69个、示范基地2个,生猪存栏3.08万头,蛋鸡存栏32万只,购销交易额达到4100万余元。服务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由开始的河顺镇发展到横水、东岗、姚村以及安阳县的磊口等乡镇,逐步形成了本区域养殖业龙头,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机地衔接起来,解决了生产经营中村级组织“统”不好、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到的事情,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作者单位:河南省林州市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