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8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河北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全力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近年来,河北石家庄市社在省社的支持指导下,按照“新网工程”建设要求,通过建龙头、育载体、架网络、创模式、强管理五项措施,加快构建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建成18家农产品市场、29家龙头企业、34家农产品协会、18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78个农产品购销网店,发展农民经纪人1万多名。产品基本覆盖了蔬菜、水果、禽蛋等各个领域。去年全系统农副产品销售总额15亿元,其中鲜活农产品达8.5亿元,经营各类鲜活农产品21.5万吨,带动农户16万户,实现助农增收9500万元。

  培育流通主体 发挥带动作用

  石家庄市社积极培育鲜活农产品流通主体,重点扶持培育了一批产销联营的鲜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动产销一体化和产业化经营。同时,市社还组织优秀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农业综合开发、“新网工程”等涉农项目,每年争取各级政府资金1000多万元,支持农产品流通主体建设。目前,市社系统三家龙头单位成功完成2012年冬储蔬菜3000吨的政府工程;平山县中山貂狐专业社养殖貂、狐、貉规模达到25万只,年出栏23万只,年销售额近6000万元,入社农户1573户,户均增收1万多元。

  搭建市场载体 提供交易平台

  石家庄市社坚持城区、农村“两手抓”,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的新建和升级改造步伐。在城市着力建设农贸市场、菜市场等零售网点,形成了以零售市场为主、以批发市场为辅的流通载体;在农村大力发展建立产地批发市场和交易市场,构建农产品快速产销通道。市社通过对佳农海鲜市场、干鲜果品交易市场等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现已成为城区海鲜和干鲜果品的集散中心;正定县益农蔬菜批发市场、无极县万鸿塬蔬菜批发市场等,成为集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交易、储藏等于一体的农产品市场。

  构建网络体系 畅通流通渠道

  为发挥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流通主体作用,石家庄市社围绕全市鲜活农产品产业和特色产品,建立了以农副产品购销、加工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为骨干,以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农产品行业协会为依托,以遍布全市农村和城郊的乡村超市、红满楼便利店等为终端的经营网络体系,大大提高了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 

  创新流通模式 降低流通成本

  石家庄市社因地制宜,多渠道发展鲜活农产品产销衔接形式,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观光采摘”等。市社通过进一步推进社区平价店或平价专柜建设,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城入社建办社区直销店,减少流通环节;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贸市场、宾馆饭店、学校企业食堂和餐饮企业等直接对接,增加对接数量、品种,提高对接销售额;发展电子商务,开办网上供销,提供网上农产品交易平台,为专业社、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服务;开展观光采摘、旅游农业、高效农业,使鲜活农产品直接进入百姓餐桌。目前,高新区供销合作社开办的北城菜市场,引进城区供销合作社所属多家基层社,探索开放办社新模式;藁城神喻王公司、平山县王坡乡供销合作社开展观光采摘、高效农业。

  强化流通管理 确保产品质量

  近年来,该市社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逐步建立完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追溯体系,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优质农产品经营网络。规范专业社和基地种植、生产、加工等环节,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规范经营环节,加强销售终端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严格履行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制度,坚决杜绝问题农产品经供销社渠道流向市场;提升形象扩大影响,设立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厅),推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标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

  石家庄市社通过五措并举,积极探索,大力推进了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了城乡流通一体化进程,解决了“卖难买贵”问题,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了市场稳定,使农民得实惠、市民得安心、政府得放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河北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供稿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