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领域已有标准800项
本报讯 截至2011年底,流通领域已有标准800项,其中国家标准209项,行业标准591项。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王德生日前透露,将努力通过标准化建设来推动流通效率的提高,大力提高流通领域标准的应用水平。
王德生介绍,2011年是商务部成立以来标准制定最多、最快的一年,共下达标准项目计划350项,已完成332项,占现有流通标准总量的41%。今年,商务部已经下达了第一批242项标准项目计划,目前正在抓紧执行。
当前,流通标准化工作还存在各类标准间衔接不够紧密、配套不够,标准制定与流通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新趋势结合不够紧密,标准宣贯工作缺乏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
王德生说,下一步将按照国务院的意见要求和内贸“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健全的流通标准体系。
商务部在今年5月8日发布《商务领域标准化管理办法》,并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
据悉,“十一五”期间,商务部共下达标准项目计划420多项,累计发布行业标准398项,标准完成率达95%,是商务领域标准制定最快的时期。
据王德生介绍,目前已经配合相关方面制定了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方面的经营服务规范,为降低流通成本,商务部将进一步完善这些领域以及仓储和商贸物流方面的相关标准。
(陈浩文)
多部委酝酿出台促消费新政
本报讯 在外需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促消费政策年内将再发力、出实招。商务部、工信部等多个部委正就消费相关的若干领域密集摸底,并就相关鼓励政策的思路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效果评估。预计年内将迎来促消费新政密集发布期,信用消费等领域或有政策鼓励。
业内预计,考虑到信用消费潜力巨大,鼓励信用消费或成为今年最有力度的一项政策“红包”。比如说,个人消费者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家电、家具和汽车等产品,满足一定金额条件即给予贴息补助。
据知情人士透露,信用消费鼓励政策酝酿已久,商务部从2010年初就开始就我国信用消费情况进行摸底。据了解,信用消费发展不充分已成为我国消费率低的重要原因。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总额占GDP70%以上,其中信用消费占消费总额三分之二以上;而我国2010年消费总额仅占GDP38%左右,其中信用消费仅占消费总额的12%。
此外,工信部正在加紧制定消费品工业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需求扩大的指导意见。“有效供给”是指与百姓支付能力相对应的供给。此前的小排量汽车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措施均属于扩大有效供给范畴。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严格规范用地管理,切实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用地保障和管理。
(荆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