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高效的支付结算体系对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密切各金融市场有机联系、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推动金融工具创新、培育社会信用、改善金融服务,以及维护公众对货币流通及其转移机制的信心。
目前,我国支付结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表现为支付服务组织日益多元化,支付工具呈多样化发展,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加快,支付结算管理体制逐步健全,体系建设的安全和高效政策目标日渐明晰。特别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我国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在立足国情、引入国际公认的先进支付结算安排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例如,现代化支付系统中引入了RTGS(实时全额结算)机制和债券交易的DVP(付款交割)机制;建立了中国的银行卡支付信息转接网络;支票使用由同城扩大为区域并正在开展支票截留、票据影像技术等试点工作。
应当看到,我国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正面临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金融市场化及技术与金融相融合的趋势日益加强,经济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中国支付结算体系已成为国际支付结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对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为构建安全、高效的支付结算体系,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实施监督管理;要积极稳妥地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鼓励、支持和规范支付服务创新及相关金融创新;要增强中外支付结算体系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缩短与发达国家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方面的差距。
为适应上述要求,人民银行确立了我国支付结算体系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建立能体现国情和国际惯例相结合、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市场竞争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完善的支付结算法规体系;形成以人民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支付清算组织等为补充的支付服务组织体系;完善以支票、汇票、本票和银行卡为主体,以电子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适应多种经济活动和居家服务需要的支付工具体系;建立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各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票据交换系统、卡基支付系统等并存的支付清算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支付服务组织创新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支付工具多元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支付系统稳定运行以及有利于防范支付风险和维护市场秩序的科学高效的支付结算管理体制。
通过支付结算体系的完善,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过渡,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均有一定积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