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8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打造“三大工程”的安徽样板

本报记者 臧洪菊 通讯员 杜驿夫 张劲松

  7月19日,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召开“三大工程”实施推进会,提出“把‘三大工程’打造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做成服务‘三农’的基础工程和样板工程”,将全系统强农、富农、惠农的力度再度加大。

  作为支持安徽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近年来,安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强农、富农、惠农的步伐一直在提速。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底,安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97.6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687.41亿元,占一般贷款的78.17%。贷款规模和增量继续位居全省各金融机构首位。

  大别山的“快易信贷”

  “96669贷款直通车”、“金农便民宝”、“金农易贷·福农卡”……安徽省联社不断加大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发和创新力度,并借助电子银行渠道服务优势,成功推出了多款电子银行业务新产品。在“三大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新产品不仅为安徽农金全辖83家社行进一步做好强农、惠农金融服务,搭建起了一个优质的科技平台,更为全系统持续创新奠定了基础、拓展了空间。

  “速度真是太快了!”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一家建材商店老板陈怡(化名)兴奋地说。虽然也曾在上海那种一线大都市打拼过,但在家乡小镇能体验到这样的金融服务效率,还是让返乡创业的她倍感惊讶:“上午上网提交贷款申请,下午就拿到了80万元的贷款!”

  陈怡所体验到“高效金融服务”,是金寨农村商业银行在安徽省联社推出的新产品“96669贷款直通车”的基础上,自行研发并推出的“贷款营销受理系统”——一个集贷款受理、调派、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于一体的现代化信贷系统。

  金寨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赵勇告诉记者,这一系统解决了两大难题:一个是农民贷款难问题;一个是农商行的贷款管理难问题。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大山区的特征随处可见:崎岖的山路、上千米的海拔,郁郁葱葱的森林……这些曾在抗战时期极为有利的地势地貌,在亟待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今天,却难显“有利”二字。

  “好走的路没几条。崎岖的山路,大多只有1尺宽,两边都是荆棘的那种。”回想起做客户经理的那3年,金寨农商行营业部主任冯春明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条这样的山路。

  “大山区,跑起来不容易。如果是客户要申请一笔贷款,这样的山路,至少要跑四五趟。”一次次调研后,赵勇开始思索:“是不是可以搞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可以在线提交申请、在线审核、在线反馈信息。”

  在他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省联社已着手启动“96669贷款直通车”新产品研发。新产品让客户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化方式申请贷款,这与赵勇的思路不谋而合,金寨农商行申请了试点,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贷款营销受理系统”,实现了贷前审核和贷后管理的信息化。

  “现在,这个贷款营销受理系统不仅整合了信贷服务的各个环节,也将便捷、透明的特点引入到系统中。”说着,金寨农商行董事长赵勇呵呵一笑,“正好跟银监会推出的‘阳光信贷工程’对上路子了。”

  但这还不是赵勇心中的“最理想效果”。目前,他们正在对“贷款营销受理系统”进行优化升级。

  赵勇告诉记者,新系统将会添加企业在线贷款、业务督办等功能。此外,超过100万元的贷款,贷审会成员可采取“视频贷审会”的形式进行审批……一句话——“要的就是提交贷款申请后,全流程都是完善的网络化处理。”

  “虽然我们内部的工作听起来很多,但需要客户操作的其实只有两次。”金寨农商行行长柯雪强调说,“一次是拨打96669电话,或登陆我们网站提出贷款申请;再一次,就是客户到离家最近的农商行网点去面签、取贷款。”

  截至目前,金寨农商行已经通过该网上系统,接受客户贷款申请6275笔,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达13.6亿元。

  不为噱头的创新

  “金融创新,一定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立足自身定位、围绕客户需求做文章。”谈及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安徽省联社业务部门负责人强调,“不管怎么创新,最后都要落脚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金融市场。”

  安徽省联社针对“三农”金融服务新需求,创新推出农家乐、商家乐、创业乐、绿之源、创业金桥、成长金桥、金土地等七大信贷产品,业务范围覆盖到各行各业,可以满足全省各类群体及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

  在此基础上,该联社又指导各行社结合自身及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开发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金融产品。例如,小水电抵押贷款、采矿许可权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等。

  “我们的金融创新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的行动,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相关工作人员认为。

  “有了农商行的扶持,我这个小水电站才能有今天。”安徽省金寨县桥口村斑竹园水电站的老板王洪涛说。他所受益的,是“安徽农金”推出的“小水电抵押贷款”。

  在水资源丰富的金寨县,私人建设或承包小水电站,算得上是当地的一个特色产业。但由于私营化的小水电站产权问题一直未解决,小水电贷款成了一个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有人说,融资无门的小水电业主们,还曾到省里求助协调。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主动为客户争取产权抵押的合法化,主动替客户到各处去沟通。”金寨农商行董事长赵勇说。

  很长一段时间,金寨农商行人都在一线调研、搜集资料,然后到县里各部门汇报、沟通。直到有关部门下达文件,“小水电抵押贷款”顺利推出。

  与小水电站的王洪涛相比,对于安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的金融创新,身为省级企业、安徽香泉湖农业集团副总经理王忠元的体验更为深刻。

  联保贷款、公司+农户贷款、动产抵押贷款……王忠元的记忆中,在公司从一家小企业到省级集团化大企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安徽和县农村合作银行为自己提供的金融产品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由于一直致力于小微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探索,安徽和县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刘祖义从客户那里听到了让自己欣慰的反馈:“和县农合行是小微企业的‘育苗基’。”

  以“有为”搏“有位”

  在金寨农商行董事长赵勇的办公室里,摆着一块今年3月刚被授予的“现代农业发展优质服务单位”奖牌。在和县农村合作银行采访时记者也发现,2010年至2011年,该行连续两年被和县人民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等奖”。

  安徽农金一线行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安徽农金系统而言,这样的荣誉,每年都会获几个。”

  然而,是因为“有为”,所以“有位”。在一个个荣誉中,饱含的是安徽农金人多年来为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但同时,承载着地方政府、一方百姓对安徽农金人的赞许、认可、信任与期待。

  与“三大工程”的推进步伐同步,安徽省联社全力部署和推进的,还有另一重要任务——“抓金寨,促全省经济发展”。

  今年6月,吴邦国委员长视察金寨后,全国人大提出了“三个集中”的措施帮扶金寨,随后,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工作重大部署。其中,金融服务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省联社将结合金寨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全力推进金寨农商行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全系统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在前不久的金寨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调研座谈会上,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张良庆表示。

  为支持金寨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安徽省联社结合多年来指导辖内行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战经验”,制定了《四大目标,八项举措,助推金寨经济发展》方案,加强指导与落实。

  从方案中记者了解到,为实现“加大有效贷款投放”、“加速产品创新”、“优化金融服务环境”等四大目标,切实提高金寨的农村金融服务,安徽省联社指导金寨农商行出台并落实“八项举措”。包括: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全面升级信贷服务、加快信贷产品的推广创新、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方式、加快流程银行建设、加快精品网点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等。

  “以银监会三大工程为抓手,学习借鉴田东经验,积极争取监管部门、省联社和县委县政府支持,创新金融服务,延伸服务触角,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实现和谐共赢。”对于肩头的任务,在一份《关于农村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汇报》中,赵勇写出了需要全力以赴的目标。

 


 

  记者观察

  一心为农 不谋而合

   评定信用村镇、信用户,因地制宜打造金融产品,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其实,对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有关“三大工程”提到的很多要求和任务,都已是工作的“进行时”。安徽农金系统是一个典型样本。

  “我们之前做的很多事情,都与‘三大工程不谋而合。”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业务管理处处长刘决琦介绍说。

  以“三大工程”之一的“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为例。

  按照银监会“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的要求,金融机构应“引导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手段,推动金融服务向乡村和社区延伸,提高网点覆盖率和服务便利度。”

  开始与此相关的系统化工作,安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至少可以推至3年前。

  2009年4月,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组织全系统开展了金融服务“家家到”活动,要求各基层行社采取分层对接的方式,对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行了解。即:行社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和网点信贷人员分别走访重点客户、一般客户和尚未建立业务联系的客户,以便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式的金融产品。

  同时,面向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普通农户,开展“零距离”金融服务。

  此外,为使“家家到”活动有效贴近县域经济,安徽省联社还号召各级行社不仅要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银企对接会,还主动举办银企座谈会、银农座谈会,及时受理企业和农户的贷款申请,简化贷款办理程序,以便及时为县域经济增长注入资金“血液”。

  现如今,金融服务“家家到”活动,已经成为安徽农金的一大金融服务品牌。

  “推进和实施‘三大工程’,也是对我们许多已有工作进行再度细化和完善。”在仔细研究了银监会“三大工程”的有关要求后,安徽省联社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他认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三大工程’的实施,我们安徽农金还可以从中延伸出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臧洪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