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党组副书记、监事会主任钱斌提出,“十二五”期间,安徽省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实现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为核心、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发展茶产业农产品加工集群,推动茶产业向良种化、生态化、标准化、清洁化、工厂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茶产业在技术升级、产品结构、产业布局、规模效益、发展方式、营销业态6个方面的全面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数据显示,2011年,安徽省茶叶种植面积约208万亩,比上年增长15%;产量8.76万吨,比上年增长5.5%;产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出口金额79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95%。全省共有33家茶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安徽茶产业中成为第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2011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排名中排在第三位。当年,有20家安徽茶企业进入中国茶叶行业百强;全省茶产业拥有6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名牌农产品、30多个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29个安徽名牌农产品。茶产业已成为安徽省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安徽省社在五大方面推行措施,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按照“行政推动、扶优扶强、项目带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安徽省茶叶产业的资源优势,通过产权重组、企业并购、投资融资等多种形式,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三是加强茶叶生产基地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提升茶叶生产加工质量管理水平,抓住品牌创建、品牌营销、品牌整合、品牌保护4个环节,努力培育该省茶叶名牌产品。
四是坚持“民办、民有、民管、民享”的原则,大力推进茶叶协会、专业合作社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鼓励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五是加快科技创新,抓好茶叶精深加工技术、储藏保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茶叶衍生产品开发和深加工力度,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村科技教育和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重视培养农村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皖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