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8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面提升农资企业软实力

□ 本报记者 张涛 师容 张艳潇 徐晓磊

  编者按

  8月13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农资企业文化建设论坛暨2012中国农资传媒媒企发展研讨会”在风景隽秀的四川省峨眉山隆重举行。在“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面提升农资企业软实力”的主题下,参会代表针对“传统文化在农资新渠道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等话题进行激烈讨论,传承着对农资文化推广与发扬的使命感,此次会议是对农资企业文化建设大命题下的思想碰撞。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常务理事、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 杨建平:

  企业文化需要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大道无形,文化无处不在。当前,很多媒体都停留在提供资讯、服务、价格导向、经营诀窍的水平上,而真正从思想高度、文化高度关注这个行业,给企业家提供一个真正的心灵交流机会的媒体并不多。中国农资传媒从第一届企业文化论坛开始,选择这样一个主题一直坚守到现在,实属不易。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常胜靠道。一些好的农资企业能够发展几十年,就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文化理念,并且很好地传承了下来。中国农资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有人说诚信为农,奉献社会,责任担当,这些都是农资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在发展变化中是丰富多彩的,不可能是用几个字就概括完了。但是我相信每一个农资企业的文化创造都很好。

  企业文化只有适应该企业的特点,才是优秀的文化。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文化,如果没有共同的文化共识,这个企业没有办法发展。企业文化有阶段性,也有适应性、区域性和差异性,不求统一,只求有特点。先进的企业文化,就是适者生存,当然拿来主义不可取,企业文化需要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我国农资行业的特点相对传统,没有大起大落的风险,也不会有泡沫,永远是脚踏实地的。它永远与国家,与国民生计息息相关,与衣食住行相关,它的贡献以GDP来评价、用就业人口来评价影响力很小,但是秤砣虽小压千斤,它与粮食安全相关,所以在国务院领导和全国人民心目中分量非常重。我们从事这样的工作就要有高度的责任,也有足够的荣耀。如果每个企业文化都是我们农资行业中的一朵鲜花,即使我们农资行业只是一朵小米苔花,我们也要像牡丹一样盛开绽放。

 

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 曾峰:

  引领、跨越,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农资传媒作为农资行业的专业媒体,经过13年的发展,已将品牌统一化,形成了报刊、精英读本、手机报、网站全产业链格局,并完成了从传统平面媒体向媒体综合服务商的转型。

  第一,坚持报道精品化,致力打造精品传媒。中国农资传媒准确把握、领会行业热点和焦点,形成有高度的策划、有深度的文章、有特色的专栏。第二,产品差异化,通过多元报道方式,让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体验不一样的享受。例如今年我们在原来中国农资精英读本基础上的改革,目前已出版了包括《新型肥料的产业发展特刊》和《浙农集团60年特刊》等中国农资精英读本。第三,服务延伸化。针对目前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农资传媒将依托新媒体实现报道创新和服务方式的创新。第四,产业引领化,中国农资传媒将发挥农资行业主流媒体政策导向、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通过宣传报道我们举办的各项论坛,引领行业创新,助推行业发展。第五,活动定制化。受一些企业委托,去年开始,中国农资传媒为企业组织开展定制化的服务,使活动层次、影响力和企业战略影响得到提升,使企业获得多元化的价值。第六,视野国际化。随着中国化肥企业的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日趋凸显,中国农资传媒更加重视与国际同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保持长期友好的信息交流与合作。第七,人才复合化。采用“管传放”三个管理手段,让活动和项目成为平台,让大家充分展示才华,放飞梦想。

  “为农民服务,为行业服务,与改革同步”是中国农资传媒的文化,我们也将继续坚持构建多渠道采集、多媒体编辑、多方式发布、多元化经营的“四多”格局。

 

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 祝慧烨:

  农资行业的文化重在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

  农资行业的文化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行业要有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二是对企业而言,我们重点讨论的是行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需要有一致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强度在一个组织里面有所体现,所有人都应该在价值观的引领下行动。文化在企业里有它特有的管理的属性,现在对于企业员工来说用“手”做事跟用“心”做事是不一样的,所以企业都在强调自身的文化导向,它是基于情感、价值取向的。比如说诚信、人本,一定是我们所有文化的基础,从产品到人品,到企业品质,形成总体品牌的价值,不光是产品品牌,而是要看人的素质,再到整个企业的品格。

  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像牛那样勤勤恳恳,吃苦耐劳,要像马那样有龙马精神、创新精神。但有时领导和员工的思想是相违背的,这就需要领导和员工态度保持一致。

  对于企业而言,文化其实要在某一个建设过程中把宗旨、政治、规则系统化传递。文化的传播一定要进行系统思考和科学规划,然后再进行系统实施,才能做到真正适应企业。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决策者,对于文化的驱动、文化的把握,一定要以身作则。

  传统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从制度管理逐步转变为文化管理,更多地向人本思想管理转移,也就是说,要更多地用人性化的理念管理员工。塑心塑身成就人,同时员工的素养也是提升企业文化的关键,企业领导的决策执行和关系处理都需要文化作为支撑,以内部的效应为主,对外传播,形成一个文化品牌,提升这个品牌价值。

 

四川美丰农资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唐立永:

  “一本四基” 炼就美丰文化

  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四川美丰的信誉度和产品美誉度不断提升,美丰新老员工一步一个脚印,继承和发扬美丰人奉行的诚信文化、品牌文化。

  2004年,作为四川美丰企业文化核心和基础的“一本四基”正式被提炼,并写进了四川美丰企业文化纲要,它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我们把以人为本总结为“一本”,把与人为善、诚信、勤勉、共同发展总结为“四基”,这是公司企业文化的四个基础。对内,我们美丰人相互尊敬、尊重、关爱;对外,我们与合作伙伴结成朋友关系,确实保证消费者增收。为了保证生产实在肥、良心肥,美丰公司坚持内塑品质、外塑品牌的战略,注重品质文化向品牌文化的升华。

  四川美丰作为一家正处于发展快车道上的上市公司,大力推进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诚信、规范、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努力与经销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经销商在与美丰的长期合作中,认识到美丰对顾客是负责任的,美丰的经营是诚信的,众多经销商把经销美丰产品作为自己的主业,全力以赴,创美丰品牌,建美丰网络,在厂商的共同努力下,美丰产品无论是尿素还是复合肥,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中国化肥市场我们求新求变求发展,但是我们以“一本四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不变的,它是我们第四次创业的灵魂和强大的动力,我们将秉承员工与企业,美丰与合作伙伴,美丰与消费者的共同发展理念,携手共进,再创佳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