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召开了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报告会。
作为立足城乡、服务大众的“金融桥梁”,山东省德州市农村信用社以创建一流金融机构的“六个一流”为目标,分析谋划自身发展,在全市创造性地掀起了理论学习的热潮。
如今,“分析形势谈责任、科学研判谋发展”成为鲁北德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农信改革前沿的一条“金色纽带”。
理论学习夯根基
近日,德州市农信社先后以下发专门文件的形式组织全体干部员工学习《论新形势下的金融宏观调控改革》和《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提速挑战》两篇文章,以及山东省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下发的《2012年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要点》,进一步提升全员的形势严峻意识,突出强化农信干部员工的理论知识基础,持续增强适应改革的应变能力、驾驭复杂经济局面的能力。
如今,经过一番番思想的洗礼、一次次知识的更新和一步步认识的转变,德州市农信干部员工朝气蓬勃、干劲十足。
剖析形势增责任
《新时期党员修养系列谈——谈责任》、《岗位就是责任》、《领导干部要负责任敢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以及《2012年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要点》等文章,为德州市农信干部员工分析了形势、明确了方向、强化了责任、夯实了队伍。
作为服务“三农”、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德州市农信社始终把落实支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服务实体、助推小微企业发展作为毕生的责任和使命,“跟着农民走”,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农民、小微企业的“金融桥梁”,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多角度、广覆盖、立体化地为“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截至7月末,德州市农信社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68.68亿元和96.45亿元,持续稳居全市银行业各金融机构首位。
科学发展塑品牌
当前,农信社改革日趋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61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徘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边缘“摸爬滚打”,且不论改革何去何从,但目的只有一个——“发展”。
从根深蒂固的“草根金融”形象到如今的“精品银行”战略,从原来的粗放式信贷到现在的精细化管理,从初始的“各自为战”到如今的统一品牌、向“一流金融机构”目标迈进,处处彰显着德州市农信社的拼搏足迹,处处体现着德州农信社的发展理念与思路精髓。
从2009年至今,随着“营业网点服务质量提升”项目的深入实施;“抓服务、抓客户、抓用卡环境营造、抓新业务带动”存款营销基础工作的夯实;贷款三调(调小、调散、调优);贷款营销十二字方针、十五字总体要求;一禁两控三提等信贷营销与结构优化措施的出台……德州市农信业务规模不断做大做强。
截至3月底,德州市农信社成为全市首家存款突破400亿元、贷款突破300亿元的金融机构,但德州农信没有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分析形势、科学研判、加压奋进,使德州农信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矫健的步伐、更加厚重的品牌驰骋于金融大军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