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8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作社里“一家亲”

陈尚国

  我们江西九江市聚众鹌鹑专业合作社,不仅仅是一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更是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团队,处处都彰显出“一家亲”的温馨。

  合作社理事长刘茂海,在九江享有“鹌鹑大王”之誉。厚道、质朴、善良的刘茂海,从事鹌鹑养殖和经营达26个春秋,掌握了从选苗、分笼、养殖场室内温度调控、分笼、饲料投放、病害防疫等一套过硬技术本领,身手达到“四准”:即种苗选得准、成活率算得准、产量把握得准、产品销售行情捉得准。凭着这一身的本事,他不仅率先致富,还帮助众多社员脱离了贫困。

  “小小鹌鹑救了我一家!”这是庐山区五里乡三垅村村民朱水萍发自内心对刘茂海扶贫帮困的赞语。2001年12月初,朱水萍的丈夫不幸病逝,儿子读大学,女儿读初中,家里一贫如洗。刘茂海得知此事后,将朱水萍家作为定点帮扶户,一方面出钱帮她安置好丈夫后事,一方面为她指出一条养鹌鹑的脱贫致富之路。在征得其同意后,刘茂海果断垫资2万元,为她买回鹌鹑苗、笼舍、饲料,手把手教她饲养鹌鹑,还包销产品,当年便见了成效,净赚1万余元。不但一家人生活费用有了,还解决了孩子的读书费用,第二年就全部还清了刘茂海的垫资款。至今,朱水萍对此依然感激不已。现在,她既是合作社里的养殖大户,还是示范户,早已告别贫困,成了富裕之家。

  刘茂海文化程度不高,但认准了一个哲理:一双筷子断容易,一把筷子折断难。于是,他于6年前率先成立跨区域鹌鹑专业合作社,尝试提升组织化程度,探索出规模化养殖经营道路,还推出了“六包”服务:即包平价提供鹌鹑苗、包平价供应饲料、包传授养殖技术、包病害防疫、包产品销售、包脱贫致富;实施“七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包装、统一使用商标、统一产品价格、统一对外销售、统一结算分配、统一培训指导,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同担。

  “养鹌鹑收入比在外打工强得多!”这是社员养殖户程宣统从中所尝到的甜头。5年前,小程在九江干泥瓦,一年下来有两万多收入算是高的。因家里底子薄、人多开支大,入不抵出,总是在“温饱线”上徘徊。怎样才能多挣点钱呢?受人指点:只要肯吃苦,养鹌鹑包你收入丰厚。于是,他申请加入了合作社,从老家瑞昌市农村来到庐山区承租空置农房,和妻子一道,干起养鹌鹑的行道。夫妻俩起早贪黑,在合作社实施“六包”、“七统一”的服务指导下,第一年养2万羽鹌鹑,净收入就达5万多元,甭提有多高兴了!第二年养4万羽鹌鹑,净收入达10万元,两口子更来劲了!去年纯收入竟高达15万元,一家人高兴极了。去年底,他在市区购置了商品房,儿子和女儿在城区读书,他更加感慨了:“做梦都没想到养鹌鹑的农民,也享受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我们合作社的社员之间,亲如一家人!”社员们引以自豪地说。合作社里不仅共同致富,社员们也如兄弟姐妹一般,每当社员家有啥喜事,大家都来同喜同贺。社员章建华的儿子参军入伍,理事长刘茂海领着30多名社员前来送礼祝贺;社员涂宜星的儿子高考金榜题名,合作社班子成员及50多名社员前去庆贺喝喜酒……如此场景不胜枚举。有喜同享,有难自然也同当。谁家饲料一时接不上,大家商量着调剂;谁家分拣鲜蛋包装缺人手,有空的就来帮忙;谁家车辆一时不够用,合作社就从中调剂车辆帮助运输……去年底副理事长何先池的禽蛋加工基地建设项目一时短缺5万资金,社员程宝统得知后,二话没说送来5万元现金;社员刘双的奶奶不幸病逝,社员们前来送花圈、吊唁,一直忙到为老人出完殡。这一串串亲情、友情,体现出合作社人文关爱的无限深情。

  合作社成立6年来,我们这100余家鹌鹑养殖户,将九江鹌鹑养殖业干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大产业,集鹌鹑养殖、加工、销售、经营于一体,达到了“四有”:有生产加工基地、有主导产品、有注册商标、有销售网络。现在,合作社鹌鹑存栏100万羽、日产鲜蛋80万枚,产品在九江及周边市场所持份额达85%以上,去年底销售额还超过了1亿元。作为合作社一员,每当我看到合作社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时,我为之自豪,为之荣耀!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聚众鹌鹑专业合作社)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