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亩油茶树,全年开销不用愁。”这句俗话寄托着福建省漳浦农民发家致富的希望。但由于野生状态的油茶树产量较低,没有大规模生产,再加上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漳浦油茶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制约。近年来,漳浦湖西、赤湖和深土等地村民再次认识到油茶树的价值,开始有意识培育油茶树,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成为当地百姓致富又一个经济亮点。
油茶油是集食用和药用为一体、利用价值较高的食药油,被称为“东方橄榄油”,但由于其产量低,收获期长面临消失。8月6日,笔者一行深入福建省漳浦县湖西、深土等种植油茶乡镇,了解一直被漳浦老百姓称为“摇钱树”的油茶产业发展状况。
在崎岖的山路上,一棵棵油茶树上挂着许多沉甸甸的果实,黄绿相间,样子十分好看。同行的湖西乡宣委柯美华介绍说,油茶树是乡里的原生树种,多生长在山间路边,本地村民有用果实榨油的传统,所榨的植物油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这些油茶树从以前的生产队至今一直都是零星种植,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
在漳浦湖西畲族乡岭脚村千亩油茶园中,较早涉足油茶规模化种植的就数村支书庄永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漳浦有关部门在指导农户种植油茶的时候,老庄就开始种油茶了。“在我的记忆中,我父亲那一辈人当中,很多人家有了油茶。在村民看来油茶是一种低成本作物,因为即使你不管不问,油茶也能成活,大家都爱种。”可是,很多油茶还是处于原始种植,自生自灭,村民们就是在等待中期望着收获的季节到来。
其实,老庄的油茶种植之路跟其他种植户一样。20年来,老庄的油茶树每年一次结果总是如期而至。“那时的收益差,亩产低不说,价格也很不稳定,无非也是民间买卖。”志在念好“油茶经”的老庄坚持了下来,最近这两三年,曾经一筹莫展的老庄变得喜笑颜开,油茶价格逐年上涨,去年还是每公斤100元左右,今年已经涨到每公斤200多元,他的收入自然也跟着增长。
“情况在这些年有了改变。”老庄说,自2008年开始,漳浦油茶价格大幅飙升,“可以说是成倍增长。从最初的每公斤20多元上升到现在200多元。近年来,到漳浦来收购山茶油的商贩越来越多,如今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户种植油茶的积极性。”老庄还笑着说,自己与十多名村民成立的岭脚油茶合作社,准备组装一条生产线,由于油茶产量不足,至今还难以上马。
不过庄永强对种植油茶树信心十足,他说:“油茶树一次种植,多年获益,稳产收获期可达几十年,是名副其实的‘摇钱树’。”再说,油茶树寿命长,管理不费工时,而且成熟的果子掉到地下,可以不断繁衍,逐渐形成整片茶树林。
漳浦林业部门技术人员表示,目前全县已有3000多亩的油茶林,在增加油茶生产面积的同时,一定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的管理技术,确保良种油茶单位茶油产量增加,还要积极推进茶油加工产业的发展,开发多种油茶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使油茶产业能成为漳浦百姓的主导产业之一。
(蓝智伟 张文艺 陈毅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