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开始的2013年春夏服装订货会即将拉开序幕的时候,各服装上市企业也处于即将出台2012年第二季度和中期财务报表的繁忙时期。
一家上市服装企业高管说,“订货会对服装企业也是一场考验。”对于急速扩张的企业,其扩张方式和供应链管理在这一两年基本是能决定其生死的时期。具体就体现在公司对库存的管理上。“如果存货居高,现金跟不上,资金周转率降低,就很容易出现资金断裂问题。”
经过多年的快速扩张后,包括李宁在内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都进入了整合期。一场去库存战争还在继续。
为解决零售库存积压问题而展开的价格战,把体育用品商集体拉入行业整合时期。而何时整合结束,需要等到这个行业里有较多的企业参与血拼后才能换来时间表和新的格局。
同花顺研究员的有效解决方案是,“最需要的是有效的存货管理,即打通供应链和终端零售之间的枢纽。”他们提到一个专用术语牛鞭效应,即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指的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国内服装纺织商更多的还是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牛鞭效应主要反映在零售商管理库存(Retailer Managed Inventory)模式上,即自行订货、补货、消化库存,传统RMI模式注定了其高库存率。
目前大多数服装企业计划的生产数量,还是通过订货会来确定,这种模式由于依靠渠道商提供信息而不是消费者,往往会造成服装销量低于预期,从而导致库存积压。
数据分析显示,2012年秋冬订货会的订单同比增速超过50%的有两家,分别为同比增速为61%的探路者和同比增幅大于50%的搜于特。而在2012年春夏订货额上,两者同比增幅分别为探路者66%、搜于特50%~60%。
与之相对应的是他们的存货增幅。探路者与搜于特在2011年的存货增幅达到99.46%和142.2%。
除此之外,还有企业无法即刻扭转的问题。
服装从设计到推向市场的周期过长。大多数服装从设计到上架约需6~9 个月时间,而同一系列的产品在卖场销售周期仅为2~3 个月。国际时尚休闲服品牌如Zara、H&M可以做到从设计到商品售出平均20~30天的周期,而中国时尚休闲服品牌仍停留在150天左右的周期,差距很大。
(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