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内资还是外资,都纷纷看好便利店市场。就分布状况来看,目前便利店较多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成都、南京等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战况不可谓不惨烈。但是北京和上海的情况却不那么相同。
作为首都的北京被网友们称为“帝都”,但是在便利店方面似乎步子走得太稳了点。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大概有2000多家便利店,主要集中在四环以内商业较发达的地区。品牌方面,内资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除了港佳好邻居的200家门店和7-11的不到150家店,其他基本是内资的天下。
此外,7-11的老对头全家还没有“进京”,不过据全家一位离职员工透露,目前全家钟意于北京市场多时,已经派小组先行考察,可能明年就会进入。
而在温暖湿润的上海,又是另一番场景。6000多家便利店上演着一出沪上大会战,良友金伴总裁邱文胜就戏称上海是便利店的“魔都”。
数据显示,上海目前有便利店6400余家,外资与内资似乎平分秋色。“便利上海”更成为微博热议话题。据了解盘踞上海多年的农工商拥有1500家左右的好德、可的。本土大佬上海联华示旗下拥有1200多家联华快客。而国有老牌良友金伴在上海也拥有将近600家店。
罗森、全家、7-11等外资的力量也不容小觑。7-11在上海的门店数已过百,罗森的店铺数也过300,还在快速增加中。而开店速度一向让人侧目的全家更是用8年时间布局了700多家门店。
如此南辕北辙的情形,赖阳解释说:“这跟气候有很大的关系。”这里的气候一是指自然的气候。相比上海温暖湿润的气候,北京长达4个月的寒冷冬天,导致人们的户外活动大为减少,相对的商业行为也有所减少。另一方面商业的气候,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比上海又少了那么些“自由”。
另外,物美北京公司副总经理种晓兵也表示,北京地面扩张式的城市规划也给使人们的平均入店障碍高达7米,甚至10米以上。而上海则正好相反,高架式的发展模式使得上海居民的入店障碍小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