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8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服务民生工程 建设幸福贵州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金融支持全省危房改造工程建设纪实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黄 鹏

  背景:

  2008年初,贵州省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雪凝灾害。2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灾情时,强调要把灾后倒塌、损坏房屋的重建和修复工作与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结合起来,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5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批示:“同意在贵州进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要尽快做出规划,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务求实效。”

  2008年7月,贵州省正式启动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试点户数10800户(简称“万户试点”),涉及9个市(州、地)、21个县(市、区、特区)、119个乡(镇)。

  自贵州省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来,作为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危房改造的金融服务工作,先后出台了《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危房改造“新家园”贷款指引》、《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新家园”农户建房搭桥贷款管理指引》。各地农信社成立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制定金融服务危房改造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自上而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担当起金融服务危房改造工程的重任。

  点多面广展优势

  各地农信社充分发挥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点多面广、基层工作人员对辖内农户家庭情况熟悉的优势,深入到村、组、户对农户建房及危房改造的信贷资金需求进行调查,建立了农户经济档案和危房档案,制订支持农户危房改造的信贷支持方案和措施。

  根据当地实际,各地农信社结合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需求“急、频”的特点,纷纷创新信贷产品,对危房改造户的贷款尽量做到简化办贷手续,降低贷款门槛。遵义市道真县农信社推出了农户危房改造“幸福”贷款,遵义市绥阳县农信社出台了“致富宝”诗乡安居贷款,黔西南兴义市农村合作银行制订了农户建房按揭贷款管理办法,遵义市凤冈县联社制订了“新家园”农村危房改造贷款及农村住房按揭贷款等。

  为保证贷款能及时方便到达农户手中,各地农信社积极开展金融服务宣传,大力宣传农信社支持农村危房改造的有关政策、信贷产品的操作流程,为农村危房改造户提供 “阳光信贷”、“一站式”、“绿色通道”等金融服务。

  改善民生促发展

  截至 2012年6月末,全省农信社累计投放建房贷款187.88亿元,全省农村信用社建房贷款余额达100.94亿元,惠及农户68.71万户,其中农村危房改造贷款21.38亿元,惠及农户10.36万户。

  各地以农村危房改造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等,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例如遵义市凤冈县在开展危房改造的过程中,依托茶叶产业发展优势,深入打造茶旅一体化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

  信用社根据这一规划,合理提高农户授信额度,保障农户改建危房的同时,支持农户发展乡村旅游,建设茶庄、乡镇旅店和乡村农家乐等。在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同心茶旅一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对该合作社8户社员共计授信100万元、贷款99万元用于危房改造和茶庄建设资金。

  同时,全省广大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心系群众,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在全省广大农村地区营造“信用是金、信用生金”、“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外部氛围。贵州省广大农村地区正逐步走上一条诚信促融资、融资促发展、发展促和谐的良性金融发展之路。

  十大工程创和谐

  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今后5年内,贵州省将全面完成192万户的农村危房改造,并新建保障性住房111.77万套。同时,贵州省将加大实施包括危房改造在内的十大民生工程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将继续做好十大民生工程金融服务工作,将金融服务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为全省扶贫攻坚、就业、教育、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建设“和谐贵州”、“幸福贵州”。为此,贵州省农村信用社采取了三大措施。

  一是深入推进“三项工程”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便民服务工程建设和深入开展阳光信贷工程建设,构建金融服务十大民生工程的服务基础。

  二是总结前期好的工作经验,在全省农村信用社推广。在开展十大民生工程的金融服务工作中,黔南地区农信社实施“四个到位”的工作模式、遵义地区农信社的黔北民居建设与乡村旅游共建模式等,为全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十大民生工程积累了好的经验,下一步省联社将在全省农村信用社推广这些经验和做法,积极开展好金融服务。

  三是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全省农村信用社将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方式,有效解决民生工程的资金需求,破除“资金匮乏”、“融资难”等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程序和降低农户利息支出,有效减轻农户经济负担。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