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7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文创产业探索之路专访系列——赵民富
却这般沉香商道悠长
——访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赵民富书记
李娇龙

  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的赵民富。
  赵民富与老舍茶馆员工交流。
  赵民富屋内陈列的香。

  “品茗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一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韵,若无名茶浮碗,终少一段胜缘。”自古茶香一味,清幽入境,堪称自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自文人墨客到禅林子弟的必备之事。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的赵民富却在稀世珍宝“沉香”的袅袅浸润中,会集贵宾雅士,谈笑间友亦深、商亦成,可谓往来尽鸿儒,茶香皆入道。

  大约对于“沉香”的第一次碰触,该数张爱玲的那一句流传久远的话: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随一段古曲,焚几粒沉香,赵民富对于香的情怀,却是从中国古代娓娓道来:“宋代上流社会的‘四般闲事’,品香、挂画、斗茶、插花……”

  

  遇香

  香的历史自然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时期,古人就以香作为与神通灵的媒介了,亚非欧美的巫师和祭师们都掌握了利用芳香药草和其他的材料混合以求达到某种领受神喻的方法。中国古人的这种原始信仰可见于《礼记·效特性》,殷人降神以奏乐为主,周人降神以灌献为主,用的是调入郁金香的酒。音乐、香气、酒都有使人兴奋、迷醉的作用,这种高峰体验使人进入恍惚状态,由巫人传达“神”的信息。香的独特功用并不仅仅停留在原始宗教之中,在汉朝张骞通西域后,中东和南亚地区的各种香料大量进入中原,汉朝的王公贵族迷恋各种香料,用其焚香、香身、香口、熏衣,争奇斗艳,炫耀财富。从那时起,香一直就是富贵的一种象征。据唐代的《杜阳杂编》中载:“隋炀帝每至除夜,殿前诸院,设火山数十,车沉水香,每一山焚沉香数车。”如此焚烧沉香,奢靡无度,恐怕就数这位“赫赫有名”的隋炀帝了。然而,唐朝贵族对香料和香材的使用之奢靡,也无所不及,各种香炉、香球、香囊层出不穷。即使杨国忠这样的士大夫也留有“四香阁”的考证:“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和为泥饰壁”。如此堪与皇宫相比。宋代是香文化的全盛时期,贵族们保持对香的一贯痴迷,而香所辐射的群体逐渐向一般文人和士大夫扩展开来。文人士大夫品香,品出了另一番气象,也就是这个时候,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香道”逐步形成。叶岚《闻香》中说:“香可以让人从各种纷乱的情绪束缚和身体的倦怠中暂时解脱出来,焕如新生,它使头脑清爽但又不思绪纷杂。在思想空灵之际,情感随不同的香味被激发出来,或热烈浪漫、或清新典雅、或高远空灵、或婉转低回……在诗人、艺术家、音乐家心中营造成各种意象,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得以如涌泉般被创造出来。”“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床,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绝对爱怜。”旷世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在题画中如此描绘,茶、香、竹、笔、纸、砚,画于诗中游,诗于画外啼,好一番清灵幽远、如仙如梦之境。

  

  识香

  香料的种类繁多,多年来人们根据感性描述将其分为珀香型、木香型、柏香型、柑橘香型、蕨香型、花香型、果香型、甜香型、松香型……在诸多香料中,沉香以其极为丰富的复合气味、突出的穿透力及耐久性,加之一种特有的沉寂、玄谧感备受宠爱,它的稀有和不凡的药用功效更使其独居香之顶级的宝座。据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的赵民富书记介绍,沉香主要产于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地,白木香主要产于海南、广东、云南、台湾等地。不同地域因沉香的成因以及形成时间的差异,使沉香品质差异很大。在一张“沉香分布图”前伫立,赵民富仿佛在如数家珍般讲述着沉香的分布、差异、等级和特征:“决定沉香等级的最重要标准为其树脂的含量。沉香树脂极为沉重,虽然原木的比重只为0.4,当树脂的含量超出25%时,任何形态的沉香均会沉于水。沉香的名称正是来自于其沉于水的特质。”说到这里,就必须了解一下沉香的由来了。赵民富继续告诉我们,沉香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木及白木香等木材分泌的树脂。原因则是树木受到昆虫咬伤、细菌侵蚀、雷击、动物碰伤或人为砍伐等伤害时,为了进行自我保护,发生组织病变或质变,因而分泌出一种油脂,这种油脂就称为沉香。沉香形成通常需数十年的时间,树脂含量高者更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故自古以来沉香的供给远远赶不上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在今天,“以香会友”不但是非同一般的高端接待,更非是寻常人家所能企及的奢华礼遇了。

  

  品香

  与“茶禅一味”一同,香道之境与禅宗也有着根深蒂固的血缘关系。如今,在茶道、香道、花道中仪式感最强的日本所提出的“清、静、和、寂”均为“香道”、“茶道”之精神。繁琐、细碎、静寂与长时间的过程,正是贯穿着禅修的精神。在空寂、枯淡中远离攀援,持平常心,不分贵贱平等而坐,举止轻缓彬彬有礼,然后静静地品闻香味初时的绚烂,落时的平寂,体味人生的短暂无常,与外界一切断绝联系,体味了无牵挂的洒脱。故而学习香道的过程在日本,也需三年的苦练,第一年专门闻香,第二年专门练习香灰造型,第三年才能开始综合练习。可以看出,这里的苦不在于劳累,更在于枯燥,这让我们想起了中国古代,学生向师父学艺,师父要求弟子常年做杂务,而什么技艺也不传给弟子,直到弟子熬过了他人不能坚持的时间,师父才将真传传给弟子。这一过程,正是磨练心性的过程,在反复的香道练习中,逐步舍弃急于求成的心、好强斗胜的心、汲取赞美的心、欲盖弥彰的心等等。从而,反观自心,达到忘我、无畏、无欲、无杂念的清净与物合一的境界,这就是由香入道、香禅一味的境界。大道无形,无在无不在。古之士大夫由香入道,以至无惧无畏、宠辱不惊,“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之境,而今商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或许正是赵民富的爱香情怀之所在。古文人制香,留有香谱,其中《陈氏香谱》所载黄庭坚的四款香寓意不凡:意合、意可、深静、小宗。第三款“深静”因其恬淡寂寞不为多人所尚,但是制香者欧阳元老却堪称为高人。据说他在读书的时候,能安心于学业,就像《庄子》中郢人面不改色地让匠人挥动斧头,把鼻子上一层薄薄的石灰砍掉一样,仪态从容,不被外物所干扰诱惑,而当他做官的时候,能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事物。大概这种深沉罕至的境地,也正是运筹帷幄的商道高人的至高境界。

  香是有语言的,这种语言通过嗅觉引发奇妙的情感体验,或清、或幽、或迷、或醉、或玄远、或沉寂……香是有性格的,香如其人,黛玉幽香、宝钗冷香、秦可卿甜香……香,更是有无之间幻化无穷、意味悠长的。

  

  焚香

  【宋】陈与义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飘渺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