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在供销合作社,见证了一个县级供销合作社从辉煌到萎靡,并带领它重新走向辉煌,他就是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供销合作社主任田永胜。
令人骄傲的供销合作社身份
1982年退伍复员,按照组织上的安排,田永胜进入了当时的六安县供销合作社,在六安县茶叶公司做营业员。从此,他开始了他的供销合作社职业生涯。
说是营业员,实际上他并不站柜台,而是对茶叶进行分包装,分成一两一袋的小包装。分好的茶叶,再用板车拉到全县各个门市部去。当时供销合作社处在最辉煌的阶段,同学战友见他分到供销合作社,都很羡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买茶是要凭票的,这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工作事关国家计划分配,为自己供销合作社人的身份感到非常自豪。
在茶叶公司工作没多久,田永胜就被调入县供销合作社政工股做人事工作。
当时,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知识和知识分子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做人事工作的他也在努力自学。1983年,田永胜参加了全省成人教育考试,并被安徽供销学校录取。当时招收录取比例是6:1,整个六安地区也只有4人被安徽供销学校录取。在学校里,因为表现突出,田永胜被选为班长,和他同期进入供销学校的同学中,很多都成了现在安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骨干力量。
在学校,田永胜学的是企业管理,回到县社,领导就把他分配到了业务部门工作。当时他才20多岁,风华正茂。没过多久,又被提拔为业务股副股长,掌管计划物资的调配。像全县各地的自行车、手表以及化肥农药的分配都是经由田永胜的手下发的,尽管决定权不在自己手上,但是想到供销合作社掌握着这些当时极其紧缺的重要物资的分配,他心中便不禁燃起无上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下海经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计划经济开始阔步向市场经济过渡。还没缓过神来的供销合作社,明显不适应市场的节奏,六安县供销合作社出现了亏损。1993年,和其他地方一样,六安县也对供销合作社进行了“租壳卖瓤”式的改革,“租壳”就是将供销合作社经营的店铺租赁给内部职工,将经营权交给个人;“卖瓤”是对供销合作社存量商品进行变卖。
与此同时,全国兴起了下海潮,全民经商。六安地区也发出号召,要求各个机关推开围墙,经商、办公司。供销合作社理所当然也要办自己的公司。田永胜一直做的是业务工作,又年轻。“你不下去谁下去?”在领导的鼓励下,1994年,田永胜离开机关,来到了新创的商贸公司,出任总经理。
六安地区有种麻、养蚕的传统,在当时,卖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的农户,能卖出去的,拿到手的往往又都是“白条”。田永胜所在的商贸公司,就把自己的业务定位在了收售这些农产品上。与社会上的小贩不同,供销合作社的这家商贸公司,收购农产品时全部一手收货,一手付现钱。为了筹足资金,除了从银行抵押贷款外,公司还发动员工集资,调动一切力量确保不给农民打一张“白条”。
凭借田永胜和同事们的努力,再加上供销合作社原有的渠道优势和信息优势,商贸公司办得越来越大,效益非常好,在季节性农产品收购和外销上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受到了地方党委的认可,更是获得了农民的赞赏。
坚定信念再次创业
做公司、搞经营,虽然业务繁忙,但是田永胜一直没有放弃继续学习。他先是完成了安徽电大的大学教育,接着又完成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1997年初,六安县供销合作社要配备一名主任助理,上级规定的条件是,年龄要在35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当时符合条件的只有田永胜一人。于是,按照上级的要求,他再次回到了机关,1年后,被提拔为副主任。2000年,六安撤地建市,原来的六安县分成了六安市的两个区,田永胜被任命为其中一个区裕安区的供销合作社主任。
职位高了,困难却更多了。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供销合作社的企业纷纷败下阵来,经营举步维艰,在改革改制的过程中,基层职工怨声载道。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田永胜只能发动机关的同事们一起去劝解这些职工,同时逐步采取措施,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让职工们看得见一个美好的未来,让他们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
然而,暂时的困难却是非常的困难,难到连机关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去了。这时候,田永胜果断地将自己家的房产抵押给银行,借来贷款,给大家发工资。
接着,他便主动出击,招商引资,以便让闲置的资产运转起来。当时的指导政策是“双置换”,企业资产产权置换、职工身份置换,这样一来供销合作社可以甩掉所有包袱,但是资产也将流失殆尽。在老供销人田永胜的心里有一个朴素的想法:“不能卖家业。资产是前辈留下来的,不能断送在自己手上。”通过多动脑筋、多跑动,他成功招来了商、引来了资,企业重新运转起来,资产没有减少,人员负担也逐步化解了。区供销合作社的皖西大厦价值1200万元,拥有400名职工,当时政府的意见是把它卖掉,用于职工身份置换,田永胜没有同意。而现在这座大厦光是租金一年就有300多万元,房产价值已经达到了5000多万元。通过开发,大厦为全体职工都购买了“五险”,所有人都有了保障。
就这样,裕安区供销合作社保存了大量资产,为后续的发展留下了阵地和广阔的空间。通过不断改革改制,目前,裕安区供销合作社已经拥有了超过3亿元的资产,成功创办、领办了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也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认可,近年来历任总社领导都前往考察指导工作。区社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又协助政府帮扶基层乡镇共同发展。
裕安区的独山镇,保留着安徽最早的农民互助合作社。田永胜说,这是前人留给六安供销合作社人的财富。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努力,能够无愧于前辈,无愧于自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