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早晨6点多,记者抵达武汉,然后乘大巴转到赤壁,与央视《茶叶之路》摄制组会合。在3天的跟拍和采访中,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羊楼洞、新店镇,参观了3家茶企生产工艺和流程,见证了数百年来享誉俄罗斯和蒙古市场的砖茶和红茶的传承。同时,作为央视科教频道今年重点节目《茶叶之路》唯一全程合作的平面媒体,《茶周刊》记者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读者和电视观众解密《茶叶之路》拍摄制作的艰苦历程和幕后故事。
《茶叶之路》带您喝一杯持续百天的新鲜茶饮
《茶叶之路》大型系列节目之所以立项,适逢中俄旅游文化年,也切中了近年来人们对历史上这条中俄茶路越来越热的关注。节目由中、俄、蒙三方联合录制,分为90集行进版和15集纪录片版两个版本。由近30人组成的行进版摄制组从福建武夷山发车后,兵分两路,途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汇合后穿越蒙古国,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全程近两万公里,历时3个月。据《茶叶之路》总导演李德刚介绍,节目的目的就是要再现这条悠远的古代商贸之路,增进观众对中国茶叶历史和茶文化的了解,促进中蒙俄交往和贸易的发展。
汤文靖,温州人,瘦削的身材下掩藏的是对电视的执着与热爱。作为中央民族大学教师的他,先后参与执导拍摄了《千秋基业》、《海洋中国》、《极地跨越》等反响巨大的电视片。作为行进版的编导,汤文靖在拍摄间隙向记者介绍了《茶叶之路》的构思理念。他说:“我们一开始就确定与一般的旅游片区别开,每天用10分钟、90集展示行进中与茶有关的见闻,而对‘茶叶之路’历史文化挖掘的内容将由最后的15集纪录片来承担。这是适应快节奏的收视习惯,不求大全,注重把最新鲜的内容呈现出来,注重吸引最大众的收视观众。所以,观众会从中看到最新鲜、最有趣的内容。”
让体验者成为茶叶与观众联系的纽带
早听说《茶叶之路》行进版摄制组从中、俄、蒙三国选取了3名体验者,以他们的参与和视角寻访“茶叶之路”的遗址遗迹、茶叶贸易的形式以及与茶叶有关的故事和民俗,带领观众重走茶叶之旅。那么这3位体验者是如何被选拔出来的?他们对茶叶是不是都非常有了解呢?
汤导告诉记者:这3个人的选拔还是很费了一番周折的。摄制组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并不要求体验者对茶有多么深入的了解。他们对于茶叶的知识了解和观众越接近,他们的提问、体验就越能引起普通观众的共鸣。按照这个目标开始寻找体验者。俄罗斯体验者是在中国的留学生龙海娇(奥里娅),她能歌善舞,很能代表俄罗斯的民族个性。蒙古方体验者贡布苏伦·阿伦宝利德(宝利德)的寻找花了好长一段时间。他说,最初是想找一位年纪大些的,好和其他两人形成年纪的梯队,但面试了很多人都不合适。一直到快出发前几天了,摄制组突然发现,这段时间一直为摄制组充当蒙语翻译的宝利德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吗?在中国十几年,汉语很流利,又年轻时尚。拍摄下来,证明摄制组的眼光还是很准的。
说到中方体验者楚鹏,也是个很有故事的人。他祖籍湖北,生长于江西,2003年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在天津一个政府部门供职。热爱旅游的他从6年前开始将自己的旅游摄影和文字放进新浪博客,不知不觉间,他跑遍了全国(西藏和台湾除外)和20多个国家,摄影技艺突飞猛进,博客读者也累计达到6000多万。记者感叹说,楚鹏用6年时间完成了新闻人一辈子也难以达到的读者阅读量。问楚鹏参加《茶叶之路》的原因。他说,其实他的时间不允许3个月泡在一件事上,很多国家的旅游局都看中了他博客背后的庞大的读者群,在排着队等他去参观拍照。但《茶叶之路》最富有挑战,再说那些国家的邀请是可以再等来的,而《茶叶之路》的机会太难得了。于是旅行摄影师身份的楚鹏在接到摄制组邀请电话后,毫不犹豫首次“触电”。记者在拍摄现场看到,体验者还要客串主持人,每一个有价值的场景拍摄完,楚鹏总是拿出手机拍张照片随即发到微博上,好和读者粉丝保持随时互动。
《茶叶之路》是杯“功夫”茶
“茶叶之路”拍摄的对象是备受俄罗斯、蒙古消费者喜爱的青砖茶和红茶。然而几天的跟拍下来,记者感到《茶叶之路》要给观众奉上的是精心泡制的“功夫”茶。
功夫之一是拍摄的精细和高标准。汤导介绍,他带领的这一组有两个摄像师,都是从业多年的高手。一个合作多年,形成很默契的合作风格;一个是阿拉伯半岛电视台和日本电视台固定的中国摄像师,还经常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拍摄作品。记者看到,在具体拍摄时,为让电视观众清晰全面地看到体验者的体验过程和细节,每次都是多机位分切镜头。往往一个动作要拍好多遍,一分钟的镜头要花上摄制组几个钟头。所以观众才会看到精细、唯美的画面与展示。
功夫之二是体验者的辛苦和汗水。汤导介绍,片子大体分两部分,前面是用静态镜头对所到地点的历史、地理信息以及与茶的关系的交代;后面重点是体验者对与茶相关的生活、生产细节的体验和感受。在羊楼洞茶厂,中方体验者楚鹏为学习体验砖茶的填压工序,反反复复练习着,已达到手脚协调,跟上机器的速率。一个镜头拍下来,上衣后背就湿了一大片。等下午到新店镇体验当年运茶工用鸡公车(独轮车)运输茶叶时,泛着白色汗碱的衣领和衣襟很快就又一次被汗水湿透了。
记者结束《茶叶之路》摄制组湖北羊楼洞跟拍后回到北京,想到他们的拍摄才刚刚开始,在敬佩摄制组敬业精神的同时,也为电视观众能够看到精彩的《茶叶之路》节目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