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农村信用社所扶持的客户群里,呈现并记录这样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完整轨迹:从茶农,到茶叶合作社,再到茶叶企业;从小面积种植,到规模化,再到产业化。在如今的石门县,茶叶已是一大特色农业支柱产业。
发挥信贷资金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和扶持地方特色农业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直至其成长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是一个地方金融机构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而这,也恰是石门县农村信用社多年来成就的目标与业绩。
“没有他们,没有我们”
走进湖南壶瓶山茶叶有限公司会议室,“台湾·石门茶企经验交流座谈会”的条幅醒目地挂在墙上。
“没有他们,我们发展不到今天。”谈及自己经营的这家“湖南省唯一一家省级茶叶企业”,湖南壶瓶山茶叶有限公司经理覃丽首先想到的,便是石门县农村信用社多年来给予自己的信贷扶持。她坦率地告诉记者,这句话,她“从2007年,一直说到了2012年。”
原来,2007年,身为常德市人大代表的覃丽在深入小企业调研时发现,很多小企业的发展资金都是从农村信用社申请的贷款。
2009年,覃丽和农信社正式结缘。在石门农信社1400万元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她和爱人经营起了湖南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购进了两条茶叶精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建起了占地面积31339平方米的茶叶精加工厂和自己的茶叶基地。
“做企业靠的是诚信,但也真的会让‘分文钱难倒英雄汉’。”覃丽的言语中,有着对企业成长的感慨,更有对石门农信社的感激。
覃丽告诉记者,“农信社的服务好、速度快”。每次她到农信社办信贷业务,都会有相关的负责人陪着跑上跑下。如果需要到外面办一些相关的贷款手续,农信社的人也会帮她指路,甚至是带她去。
“以优质的服务满足茶农信贷需求”是石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对全辖作出的要求之一。
据了解,为了做好信贷扶持工作,石门县联社要求全辖:要确保在7个工作日内,为客户办结一切贷款手续。具体为:对茶叶加工企业申请的贷款,客户经理进行调查、准备相关资料要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联社业务部门审查要在2个日内完成。而对于规模较大的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和种茶大户,则实行一对一的服务。
“一对一”的优质服务,让石门县东山峰农场的赵忠霞获益匪浅。
今年4月份,赵忠霞想改造部分地产茶园、扩大种植规模,但资金短缺却成了她实现规划的“拦路虎”。在了解到赵忠霞资金需求的当天,石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壶瓶山信用社就帮她办好了10万元信贷资金。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石门县农村信用社已为全县茶叶产业提供生产、加工所需信贷资金2856万元,惠及了2559户茶农和35家茶叶企业。
全方位的扶持
为了更好地扶优扶强域内的茶叶生产,多年来,石门县联社信贷人员坚持每年年初深入域内的壶瓶山、罗坪等茶叶生产乡镇调研,实地走访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全面了解茶农、茶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信贷资金需求,及时解决现实问题。
“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满足茶农、茶企的信贷资金需求。”石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党委副书记易继东强调说,“创新信贷产品,便是努力的方向之一。”
以该联社推出的“公司+基地+农户+信贷”信贷新产品为例。
2010年,石门联社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化实际需求,探索推出了“公司+基地+农户+信贷”信贷产品。通过这一信贷创新,湖南石门渫峰名茶有限公司获得了100万元的信贷资金,顺利建成了占地1400亩的高山原生态有机茶园。此举不仅有效地带动了100多家与该公司合作的农户共同致富,而且带动和影响了周边乡村的茶农精心培管良种茶园,增产增收。
在“千方百计的努力”之中,除了平日里的信贷支持,更包括危急形势下的不离不弃和一双伸出的信贷救助援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今年2月份,受前一年冰冻天气的影响,石门县东山峰管理区内有近万亩茶叶面临受灾损失。结合前期调查摸底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为支持茶农、茶企及时开展生产自救,石门农信社人员踏着积雪,将285万元的贷款送到了茶叶企业和茶农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受灾损失。
在“千方百计”之中,“引导茶叶发展转型升级”这一“计”,惠及的,是石门的大小茶农、茶企们。
据了解,近5年来,为扶持当地茶叶产业走名、特、优发展之路,石门县农信社每年向该产业群体投放的贷款都达千万元以上。
2011年年末,石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30.76亿元,比年初增加5.66亿元,余额和净增额分别占全县金融机构的35%和34%;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8.45亿元,累计投放贷款10.02亿元,比年初增加2.74亿元,余额和净增额分别占全县金融机构的34%和109%。
“等我们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后,我们对接客户的能力会增强,就能够满足更多的茶农、茶企的信贷需求。”易继东分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