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各地国际合作社年活动丰富多彩


  浙江:普及合作社历史 探讨合作社理论

  本报讯 (通讯员 罗斐茜) 7月6日,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省农业厅、省社科联联合主办的浙江省“2012·国际合作社年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合作经济论坛隆重举行,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出席。此次活动以“合作社,幸福你我他”为主题,组织开展摄影比赛、合作经济优秀论文评选、“国际合作社年在中国”主题展览及以“合作社与浙江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合作经济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还对合作经济优秀论文及摄影比赛获奖者进行了表彰。省人大常委会、省供销合作社、省农业厅、省社科联等有关领导及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等相关学者参加启动仪式。

  浙江省是全国合作社事业发展最早的省份之一。浙江的合作社历史始于1923年,宁波工商友谊会发起成立宁波第一消费合作社。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材料上,对浙江省平湖县新仓供销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这一经验作出重要批示,“新仓经验”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全省合作社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进一步高度重视合作社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合作社的发展。到2011年底,浙江全省共建办各类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农村信用社、行业协会等3.3万余个,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近年来,浙江省供销合作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基层社、社有企业、联合社和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浙江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总经营收入2608亿元、汇总利润28亿元、社会贡献额89.6亿元。目前,全省供销社有基层供销合作社551家、综合服务社1844家、连锁企业241个、配送中心394个、连锁网点28384个,参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144家,已初步构成了为农服务组织体系和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主任马柏伟在庆祝活动上指出,合作社是一种适合弱者联合与合作的经济组织,是世界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一种经济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通过发展合作社组织来丰富和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山东:展示合作社风采 对接上下产业链

  本报讯 (驻山东记者 李宇人 通讯员 宋生跃)7月7日,“2012·国际合作社年在中国”山东庆祝暨合作社产品产销对接大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国内外近百家大型超市公司、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专业经营公司,近40家高校,省联社直属公司,全省17个市、133个县级供销社和优选出的300多个专业合作社约700人参加了这次大会。山东省委农工办、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7个省直部门应邀参加会议。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栗甲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栗甲在讲话中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五年来,山东省先后出台了《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完整、网络健全、点多面广、贴近“三农”、熟悉市场等优势,大力推进从生产一直到市场终端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领办、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8241个,入社农民近70万户,建立鲜活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970个,面积近40万亩,带动农户标准化生产基地近300万亩,与全国大中城市的180多个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经营加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全省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扩大销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艺华在致辞中指出,下一步全省供销合作社将以这次大会为新起点,着眼于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和有利于同客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一手发展专业合作社,一手建设服务链,在携手农民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山东省社组织的产销对接活动邀请了近百家国内外知名农产品经营企业莅临大会,还从全省筛选了300家生产加工优质农产品的专业合作社展示发展成果、与客商洽谈对接。为积极响应教育部等部委联合推动农产品直供高校食堂工作的要求,还组织了近40家高校后勤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本次活动,大力推进“农校对接”。3800平方米的展厅中,66个展位前挤满了双方的代表,生鲜品尝区、茶叙区、专设洽谈区,为大家提供了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参会的客商和高校代表纷纷要求到合作社的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供销合作社将为其提供全程服务,更好地推进产销对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