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7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让科研的价值在实践中闪光
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致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 本报记者 高瑞霞

  自年初中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以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紧迫性,促进农业发展由依靠资源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全系统加强重点科技攻关,围绕供销合作事业发展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重要装备等进行研发,使全系统的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把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全行业的科技发展水平;提升流通网络科技水平,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引领带动全社会现代物流业发展。本报今起推出“科技创新助推系统发展”专题报道,对全系统科技创新发展中形成的经验与典型进行系列报道,以供各地学习借鉴。

  5月19日,浙江东阳三单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在茶园里一会弯下腰查看茶叶长势,一会蹲下身查看脚下的土壤。这些特殊的客人就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的专家,这次来是专门为茶叶发展“把脉”的。每到一处茶叶基地,专家们就挖土入袋,准备带回去检测。华阳村党支部书记金法龙看到后,急忙赶回10公里外的村子,取来本村土壤和茶叶样本给专家。他说:“什么土质出产什么香味茶叶,这里有文章可做,专家来了,机会难得,我们村也要积极争取。”

  茶叶是东阳市三单乡的主要产业,也是乡亲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经过看茶、品茶、与茶农交流,专家们认为,三单乡茶叶品质和生长的生态环境都很好,但是,一家一户的加工现场和落后的炒制技术却令人担忧。如何才能让茶农的生产和加工更加的规范化,让茶叶的生产效能更高,是三单乡茶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单乡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近年来,我国的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但问题也不少。茶农和茶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有些茶农不按规定要求使用农药、化肥,一些企业环境意识差,质量安全控制方面投入少,不注意设备、车间及个人卫生,随意堆放茶叶,甚至掺杂使假。这些问题的存在让茶农一年的辛苦大打折扣,付出和回报不能成比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2011年,茶研院提出了以增强茶叶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现代茶业质量安全服务及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工程项目”。茶研院的专家们这次去三单乡,就是为了看看项目的成果能否在三单乡进行转化利用。

  立足科研 着眼实践

  茶研院党委书记郑国建说:“在大家的印象中,科研人员应该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是我们以前的工作方式,现在,我们要求每一个项目都能给农民带来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研究也只有用在生产中才算真正实现了价值。” “现代茶业质量安全服务及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工程项目” 重在向茶叶企业推广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为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建立茶叶质量安全服务与科技示范体系,让茶农能够在规范中寻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项目实行从茶园生产、茶叶加工到茶叶销售整个茶产业链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项目选择了大宗绿茶初精制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集成技术,夏秋茶高效提质综合利用技术,GAP(良好农业规范)应用技术,名优绿茶初精制连续化清洁化集成技术等进行技术示范与推广。茶园基地按照GAP或有机茶标准管理,茶叶加工企业通过QS认证加强对茶叶质量安全的控制,有条件地逐步实行HACCP认证,实现全程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加工。

  为了能够对项目的科技转化成果进行实时检验,茶研院实施了科技创新示范县建设。目前已建成湖北英山县、浙江新昌县、福建福鼎市、福建安溪县、河南信阳浉河区、广西灵山县等6个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区)。利用各示范县(区)的资源优势和总社茶研院的科技优势,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的领域。派专家对各县茶产业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为茶厂和茶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同时编写了相应的技术推广培训资料,如良好农业规范(GAP)在茶业中的应用、茶叶精制技术关键、大宗绿茶初制加工技术、茶叶品种与品质的关系、茶园机械化修剪技术、名优绿茶加工技术关键等。项目实施期间直接接受新技术、新工艺辅导和咨询的茶农达3万余人次,提高了茶农、企业的茶叶质量安全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此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对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农民增收。已建成的6个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区)直接辐射茶园面积达160多万亩,直接受益茶农5万多人,每年带动周边茶叶合作组织的茶农近10万户。基地茶叶年产量13.7万吨、涉茶总产值达到137.98亿元,所建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区)或示范基地,茶叶收入占茶农年人均收入的50%以上。随着质量安全服务与科技示范体系的建立,茶企和茶农质量安全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将大大提高,能够将更从容地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挑战。

  领先科技 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果要想在研究水平上取得领先,就必须自己多想。不能等机会,等课题,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郑国建说起他们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脱咖啡因茶中试”项目时如是说。

  众所周知,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较高,对老龄人、孕妇等消费人群来说会有不良的作用。国际上有一种技术,可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生产出安全优质的脱咖啡因茶,以满足这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但是,脱咖啡因茶生产存在技术瓶颈,进口超临界二氧化碳设备价格昂贵,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生产脱咖啡因茶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而用热水浸提去除咖啡因的工艺方法产品达不到国际标准咖啡因含量≤0.4%的要求,不适于多茶类的生产。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国内脱咖啡因茶生产技术一直是个空白。这些问题也困扰了茶研所的专家们很久,难道真的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

  为了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也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茶香,让茶农有更多的增收渠道,茶研所在2006年和2007年,利用国产设备,完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脱咖啡因茶工艺研究和将超临界二氧化碳脱咖啡因茶小试工艺放大25倍的放大试验技术。这两项课题的完成,为脱咖啡因茶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2009年,茶研所通过国产生产性设备装置的设计选型,建成了年产130吨(2×200升)国产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脱咖啡因茶的生产线一条,分别进行了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等四大茶类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脱咖啡因茶工艺研究和试生产,检测分析茶样700余个。项目实施期内根据市场的需求,试生产脱咖啡因红茶、绿茶、白茶和乌龙茶83吨,销往美国等市场7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27万元,创汇26.43万美金。

  这个项目使用国产设备生产脱咖啡因茶,打破了国外对脱咖啡因茶生产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并且国产设备的价格只是进口设备的1/6,使得产品成本大为降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十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茶叶出口。

  项目在茶叶生产中推广后,可间接消化茶鲜叶3000吨,并且大多利用的是夏秋茶等中低档原料,提高了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另外,脱咖啡因茶价格是普通茶叶的3—5倍,大大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项目实施以来,培训生产线操作工人和质量检验人员15人,间接培训茶园管理人员和种植人员数十人次,新增就业十多人。项目的实施对增加茶农收入、优化农产品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都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郑建国说:“杭州茶叶研究院是总社的企业,这个身份决定了我们的工作重点,那就是为农服务。”无论是科研项目,还是先进技术,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实践中去,为农民的生产带来新变化,扶持为农企业发展壮大,帮助农民增收。对茶研院来说,研究只是他们工作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变成助农增收的利器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