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江苏常州市社
首家劳务合作社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本报记者 孟芮溪 通讯员 仲崇开 朱秋斐

  随着土地向规模经营的集中和青壮劳力进城的增多,农村出现了季节性用工难和社会服务用工难的情况。如何把农村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增加务工收入已迫在眉睫。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首个劳务合作社应运而生。常州市供销合作社与湖西村委研究,决定通过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即劳务专业合作社这一新载体,缓解农村就业难和用工难的双重矛盾,实现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渚镇湖西村是溧阳市最贫困的行政村之一,下辖24个自然村,38个村民小组,农户1451户,4394人,但是每年进城务工的劳动力就有1000多人,青壮年的劳动力都转移到了城市里,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妇女。而全村有耕地面积8300多亩,村民们除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活较为艰苦。而且一到农忙的时候,夏收季节正值雨季多发期,天气晴朗时要抢时间收割,年纪大的留守人员体力跟不上,只能雇人帮助收割,导致用工又要多花钱。如何能解决用工难,又帮助留守妇女老人致富呢?经过前后5次的调研摸底,常州市供销合作社认为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在常州市社的带领下,溧阳市丰裕劳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主要经营业务包括劳务咨询、劳务合作服务等。目前常州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每年村庄整治任务较重,很需要劳动力。合作社通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以合作社集体名义对外为企业、业主开展定向、订单式用工服务;承接土地规模经营企业、业主的农业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全程农业劳务用工服务;向物业公司、农业基地、公路、水利部门等单位,承接绿化养护、河道保洁、道路养护与保洁等劳务用工服务,不仅按工程支付劳动报酬,到年底还将给社员分红。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牵头对社员开展各种专业和岗位培训。针对合作社社员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职业倾向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采取送培上门、阶段学习、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等灵活方式。同时,合作社还提供就业岗位。就业岗位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社村”类,即劳务合作社与村集体联合。凡是村里的河道保洁、绿化管理、卫生保洁等公益类岗位都由劳务合作社承担。第二,“社社”类,即劳务合作社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近年来,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到种植、收获的农忙季节,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季节性用工难的现象,劳务合作社便与渚镇的专业合作社联系,在农忙季节为其提供劳务服务,既解决了周边合作社用工难的问题,又增加了本合作社社员的收入。第三,“社企”类,即劳务合作社与涉农企业联合。围绕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培训,进行劳务输出服务。此外,合作社还健全了各项管理。根据就业岗位,采取岗前培训、跟踪管理、分月考核、年终评比等现代管理方式,对社员进行岗前、岗中、岗后的全程考核管理。

  农村劳务专业合作社的诞生,有助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更广的领域发展,对于农民就业创业、优化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培育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将起到示范作用。

  编后语:

  应加大对农民劳务合作社的扶持引导

  劳务合作社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农村留守人员的增收再就业,另一方面,也能缓解季节性用工难的问题。它不仅是市场经济主体,同时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必须加强政策扶持。相关部门要在技术上免费提供咨询,在装备上给予政策补贴,在税收上给予一定优惠;要协调解决老年农民参加工伤意外保险等有关问题,将城市化过程中创造的就业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供给劳务合作社,培养具有经营能力、奉献精神和群众拥护的合作社带头人,提高劳务合作社对外承揽劳务工程的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农民劳务合作社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总体偏老化,各级政府也应加强合作社的基础建设和规范化建设。要加强典型示范,抓两头,带中间,不断提高合作社组织管理水平;要加强社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具备适应岗位需要的技能,不断提高合作社全员劳动生产率;要完善合作社法人治理机构,确保农民在合作社内公平地享有权利和合理地分配收益。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