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6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人类星球上的肥料利用率

□ 本报评论员 阴剑锋

  近日,央视播放的纪录片《人类星球》,以高清的画面、独到的视角将我们安身立命的地球演绎得美轮美奂,原来属于人类的星球如此美丽。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日益强烈地感受到一场环境危机正悄然迫近。本来滋养土地的肥料,如今因为过量施用,正成为污染大地、荼毒江河的元凶之一。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加快提升肥料利用率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日前,在脲铵氮肥的化工行业标准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化工部部长李士忠在谈到肥料技术创新时大声疾呼,我国自然环境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化肥产业不能一味地追求产业规模,提升技术实力,提升肥料利用率才能真正服务好亿万农民,才能留住我们的美好家园。

  近些年来,由于对农田的高负荷利用以及化肥、农膜等大量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严重下降。据农业部统计,我国耕地因水土流失、贫瘠化、次生盐渍化、酸化等原因导致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受污染耕地面积达1000万公顷;质量较差的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67%;据有关部门对10个省的调查分析,目前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上世纪90年代初下降35个百分点。

  近年来,针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国家在推广测土施肥、发展缓控释新型肥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氮肥、磷肥等基础肥料发展过热的局面依然存在,许多企业依然难以刹车。有专家指出,化肥产业或许不会“硬着陆”,但是要规避产业风险、承担社会责任,国家必须出台“硬政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