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茶馆自古以来一直是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茶文化是一方多彩的织席,那么茶馆就是席上一抹鲜亮艳丽的色彩;如若茶文化是一本厚重的书,那么茶馆一定是书中内容丰富的一章。历史的舞台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不断变换,但茶馆的身影始终在台上活跃,而它的角色从解渴祛暑之处,渐渐变成交朋会友之所,乃至今天的心灵栖息地。
本报开创“寻茗淘坊”栏目,由本报记者游走于各家茶馆茶楼,从中甄选出在设计风格、经营理念、人文关怀等不同方面独具特色的茶馆,以文图相配的形式刊登,以飨读者。
本栏目主要就茶馆的装修风格、主题定位、营销理念、特色服务、人文精神、茶馆故事等方面进行采写。如果您觉得自家的茶馆魅力难掩,或者您有自己喜爱的一家“心灵圣地”认为值得推荐,欢迎您随时联系本报。
寻 坊 人: 冯斯正
联系方式:13671159497 fuzzysheep@qq.com
上上兰·茶艺坊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8号梅兰芳大剧院四层,是北京优雅文化的聚集地,被称为北京特色茶馆和商务茶馆。
该茶馆的品茶包间极富个性,宽敞明亮,是特别适合商务会议和交流的商务茶馆。其人文讲堂定期举办雅集,包括古琴学习、京剧赏析、收藏品鉴赏、易经、香道等活动,十分丰富。
茶馆联系电话:010—66256660
大家都说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是金融街的一颗红宝石,那么我认为,位于剧院四层的上上兰·茶艺坊则是这颗宝石最闪耀的一个切面。那与剧院相融一体的正红色,通透明亮的玻璃外壁,自然沉静的装修风格以及由内而外尽情挥发出来的气质和底蕴,都令它成为这个自古以来多为达官贵人流连之地的一朵奇葩。
上上兰·茶艺坊是2009年5月建成的,正是由于梅兰芳大剧院的驻足让这所茶坊决定留住脚步。这“上上兰”三字名出何故呢?茶艺坊的总经理马达飞先生解释道,说这“兰”有三意:一取自梅兰芳先生的“兰”,毕竟梅兰芳大剧院是京剧艺术家身影活跃、国粹京剧传承发扬的地方,再加之对梅兰芳先生的尊敬,便觉得兰字好;二为兰花的“兰”,兰花是花中之玉,有君子德行,精简温良、严以律己,可以说是美好意象和美好寓意的结合;三为“时代之兰”,京剧也好,茶馆也罢,它们的荣光不能仅仅照耀着过去,反而需要延伸、提亮,和时代一起进步,为当今的大众所接受、了解。那么“上上”呢?古语云:“欲得其上,必求上上。”上,积极之态,上上,代表上之上的渐进过程,上与上的相对关系,上上合一的新和谐之境。上上之道,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层次精神追求,也是“品质、品位、品德”的品牌追求。这便昭示了上上兰·茶艺坊的成长方向,一朵越开越清雅、越长越风韵的兰花,那是何等的夺目!
赏味过这“花”的名字,接下来就是这朵“花”本身了。上上兰·茶艺坊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四个字:平淡自然。配合着剧院的设计,茶艺坊呈一条半圆弧状,一侧是玻璃外壁,另一侧则是贯穿整所剧院的中国红色的高墙,作为装饰的是一尊尊嵌在墙上的佛像;酷似舞台大幕的吊挂式木门隔开了一间又一间的茶室,循着红毯走下,会看到错落有致地布置了一路的长形纸灯笼、风水鼓、落地鸟笼和绿色盆栽;没有雕饰浮夸的窗棂、家具,只有简单应景的茶桌茶椅;龛阁上没有标价不菲的紫砂壶,只有一款又一款造型独特并附上美名的香道;时时传来幽幽的琴声,常常飘出昂昂的唱腔,往来的多是唱家文人,徘徊的净是茶香茶味。
马先生认为,经营茶馆本来就是一种艺术,这艺术中包括文化宣扬、环境气氛和审美功能。点上一支香,伴着如天女长绫般的缕缕青烟,马先生继续讲,这贯穿上上兰·茶艺坊的文化主线则是“琴、茶、佛、香、玉、曲”。茶馆是个雅致的地方,而也唯有雅事最适合聚集于此。因此,上上兰·茶艺坊常常举办人文讲堂,不仅有本行的品茗会,还广设其他文化领域,如香遇——香水与香道的对话,大地的舍利——翡翠玉钻石,但丁与屈原——东西方诗学的对话等等,让多样的文化一一在这方清幽之地各展其彩,同时大飨听众。而且上上兰还将这种浓浓的文化味儿弥散到经营项目上。梅兰芳先生在兰花指上的造诣很高,他独创的五十三式指法为广大京剧习者受用、模仿,而他所演的《贵妃醉酒》更是享誉世界。正是受兰花指法和这部京剧的启发,上上兰·茶艺坊创造了一套叫“贵妃醉”的红茶茶艺表演,将茶之味、型之美、意之深三者融合,一经推出,备受好评。
茶馆是文化展现的舞台,马先生一直坚持着这个观点,也正基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才决心致力于茶馆的建设。无论是茶文化、戏曲文化,还是玉器文化、书法文化,都需要我们的传承沿袭,创建上上兰·茶艺坊的目的就是希望为这些宝贵的文明提供一个保存、展演、交流的空间,为它们的发扬光大预备出更多的机会。
桌上的香熏袅袅地蒸腾着,丝丝青雾缭绕于鸟笼的金丝旁,楼下剧院中那“依依呀呀”百转千回万媚生的青衣声依旧不断。望着茶坊内往来不绝的、或拎着胡琴或叨念着唱词的茶客来此切磋技艺,我有理由相信,上上兰这朵兰花一定会越发的清丽绝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