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供销合作社近十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飞跃式的,从改制后的“一穷二白”到今天成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浙江省唯一一个改革联系点,台州市社这些年来,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踏实。
2001年经过改制之后,台州市社所剩资产少之又少。就在这样艰难的时刻,市社主任吴为民顶住压力,提出“两手抓”战略: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为农服务。当时提出抓经济发展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抓为农服务则是供销合作社存在于社会的理由。如今,“两手抓”依旧是台州市供销合作社始终不渝贯彻的主线,而含义则上升为抓经济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为农服务。
2011年,台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总经营收入60.08亿元,同比增长13.87%,实现利润5260万元,同比增长78%。
牢抓项目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供销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经济支柱,更是台州市社系统倡导“两手抓”的重要一环。十年来,台州市社本级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结合台州实际,以转换企业产权制度为切入点,相继成立了多家混合所有制的参控股企业,如浙江台州农资有限公司、台州华联超市有限公司、台州供销华联仓储中心有限公司、江苏宿迁天成纸业有限公司、浙江新田园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农产品集配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忘不了柑桔专业合作社,这些企业已成为台州市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中的龙头。
近几年,台州市社进一步理清思路、放宽视野、放开手脚,通过项目打造又好又快的发展平台,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把项目建设转到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上来。市县两级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不断健全项目库。
市级社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的台州供销华联仓储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可完工;总营业面积3.8万平方米的东方华联购物中心已成为了台州路桥城区的地标性大卖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年交易量可达50亿元的台州市农副产品集配中心项目如期启动,进入了挂牌程序;年总产能8万吨的江苏宿迁天成纸业有限公司3条高强瓦楞纸生产线先后投产,年产能5000万平方米的大成包装生产线也已投产;占地41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元的省市农资仓储物流中心项目正进行规划设计。
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也积极通过推动项目建设来促进经济发展。椒江区社大力发展恒通二手车市场项目以及万民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临海市社充分发挥医废处置中心资源稀缺和市场准入的独特优势,完善合作模式,做大做强台州北片和湖南常德的医废回收处置项目;临海积极启动农产品批发市场;温岭在禽类养殖、蜜梨种植和休闲农庄上不断做出特色;玉环依托贝类、文旦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筹办农贸批发市场;天台在特色小狗牛产业、天台山云雾茶产业上做好文章;仙居依托浙江神仙居农业发展公司,建设集种植、加工、配送、市场交易、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各市县社的烟花仓库等项目也顺利建成。
创新方式 推动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是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基础,也是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如何重建改制后的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台州市社进行了苦苦的实践和探索。全系统坚持开放办社,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截至2011年底,台州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参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39家,入社社员11896户,带动农户15万户。
2007年,为了推进系统基层供销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台州市社制订了台州市基层社规范化标准,提出了“四化”,即股权结构多元化、创新投资体制;经营连锁化、发展新的经营业态;社有资产股份化,盘活存量,发挥资产作用;工作内容实质化,不断完善服务功能。经过几年的考核验收,基层社在形象上有所改观。
面对现有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的现实,台州市社于2008年又提出发展“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供销合作社新的基层组织。“三力”即:组织凝聚力——供销合作社在专业合作社中有一定的股份(一般为20%左右),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帮助合作社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规范财务制度;拓展产品营销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优惠政策,落实重点项目扶持资金,起到凝聚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心的作用。品牌影响力——专业合作社在该产业中带动作用显著,品牌意识强并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产品达到无公害或绿色食品以上标准,获得市级名牌以上证书。发展后劲力——专业合作社销售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并逐年增大,经营业绩优良,社会效益显著,对社员进行二次返利,规范化建设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持续发展潜力。
由台州市社入股参办的浙江忘不了柑桔专业合作社是“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典型代表。该合作社近几年不但扩大了柑桔、草莓生产基地,还设立了农资综合服务中心、农村资金互助社,先后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浙江省社评为示范专业合作社。2011年,该合作社的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首例。
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在发展“三力”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例如,椒江、临海、玉环、三门等地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调整建制,优化布局,开展了中心基层社建设。临海市社在永丰鲜果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永丰基层供销合作社,注册资金50万元,其中市社占51%,永丰鲜果专业合作社以法人股出资占49%,并建设了鲜果加工车间、冷库、西部农产品市场、综合大楼。温岭、三门等地供销合作社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开办了农村综合服务社,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结合连锁网络建设,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台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先后对41家基层供销合作社进行了重组改造,推动了基层社的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产业前景好、管理规范、生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临海的桃渚柑桔,椒江的风仔、新佳果,玉环的大鹿岛文旦、万丰贝类,三门的旗海海产品,仙居的兴合杨梅,天台的大雷山小狗牛,温岭的滨海早熟梨等专业合作社。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三力”专业合作社并适时增挂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牌子成为台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基层组织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
多措并举 为农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为不断完善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台州市供销合作社在全省开展的“三位一体”试点中,一直把农信担保作为试点工作的牛鼻子来抓,以此促进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的有机结合。目前,台州已有4个县级供销合作社成立了农信担保公司,截至2011年底共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担保贷款2649笔,计2.99亿元。全省率先成立的忘不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实现累计存款2577笔1.6亿元,发放贷款301笔0.47亿元。部分供销合作社还和金融系统合作,推出了“一点一卡一服务”项目,方便了农民消费。在“三位一体”农村新型服务体系中,供销合作社建办的农信担保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缓解了农民贷款难。市社要求,还没有建立农信担保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财政资金的支持,尽快组建农信担保公司;已经组建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要不断加强管理,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做大做稳农村金融服务;要扩大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试点范围,提高资金互助社的覆盖面,让更多农民社员受益。台州市社计划到2016年,新发展4家农信担保公司,总数达到8家,新发展1家资金互助社,总数达到2家,担保、贷款额达到9亿元。
台州市社还积极推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市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平台,加强与有关院校合作,争取农办、农林局、组织部、人力社保局等部门支持,有计划地开展供销合作社特有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2010年,市供销合作社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获批成立,取得鉴定许可证。两年来,市社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的共同努力下,举办了10期培训班,共有1218人参加培训并取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整合系统资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台州市社加大了行业协会建设。市农资公司等单位牵头成立了台州市农资行业协会;椒江、黄岩、临海、玉环、天台等地在开展农民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了12家农产品经纪人、农资等行业协会和联合会。市社预计到2016年,完成20期2000人培训,使农民掌握农产品经纪人、庄稼医生等实用知识,并取得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等级证书。同时,各地在培训的基础上积极组建各类行业协会,切实提升服务质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此外,台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原则,在中心村加快建设以商品经营为基础,融其它生产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在抓好农资、日用品“两店”的基础上,拓展农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等业务,增强流通服务功能。适应农民生产生活多样化需求,有机吸纳各项便民服务,形成经营性与公益性相配套的经营服务格局。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台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形成了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高质量建办了一批综合服务中心,使之成为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有效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