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6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物联网技术构建现代农资经营服务体系

□ 本报记者 任智超

  拿起一包化肥或一瓶农药,在手机或其他识读器一扫描,便可以马上知道它的真伪,同时还可以获取化肥与农药从生产、流通到零售整个过程的各种信息,一旦农资商品出了问题便可以从零售端到生产企业进行全程的追溯,找出问题的来源,让农民可以用上安全放心的农资商品。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应用于食品、能源、智能交通、日用消费品等行业领域之后,正式进入农资行业,该项技术的应用将有效解决我国农资质量安全、农资物流成本过高、农资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缺乏农资使用技术指导等问题,从而维护农民与农资企业的利益,进一步通过科学技术的力量来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物联网技术构建农资服务物联网络

  当前,我国农资服务物联网络正在快速地建设中。自2011年9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共同建设农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战略合作协议》以来,总社与中科院将双方的行业优势与技术优势结合起来,联手构建农资经营服务物联网络。

  据了解,农资经营服务物联网络是一种运用智能信息处理、射频识别(RFID)及海量数据云存储与融合共享等技术,对农资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将农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在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之间确立同一识别标准和加密认证体系,以确保信息的对称、安全和实时更新,从而构建了农资商品的产品可识别、状态可记录、信息可查询、去向可追踪的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那么利用农资服务物联网络的建设能解决农资行业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呢?中国科学院物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田春表示,针对目前农资行业监管体系不健全以及农资流通成本过高等问题,通过构建完整的农资服务物联网络,可以实现农资商品质量安全的溯源与防伪、农资物流的智能调度以及农资市场的供需对接、提供农资知识服务等。在这一过程中,将综合运用RFID、GPS、GIS、GPRS/3G、IDSS等技术,使GIS平台、智能决策支持平台与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从而构建完整的农资服务物联网络。 

  农资物联网已进入试点阶段

  “物联网技术本身已十分成熟,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日用消费品等多个领域。但根据行业的特点与需求,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资行业,还需要将该项技术根据农资行业的特点与行业进行融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网络信息处处长符纯华介绍说,“目前,物联网技术已在中国种子集团公司、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进行试点研究,根据农资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实际,使物联网技术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对于物联网技术在试点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秦旭波介绍说:“通过与中科院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国新农村信息化研究中心等的强强联合和密切合作,目前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在原有的连锁网络的基础上,已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建设了农资质量追溯与物流配送智能服务平台,并实现了对农资流通各个环节的全程监管。”

  此外,中国种子集团公司与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初步地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种子的流通以及农药的生产和调度,通过隐形二维码防伪技术以及基于超高射频识别技术(RFID)来实现农资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监控和可追溯,进而打击了市场中的假劣农资。

  降低成本 推广至整个流通体系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农资试点企业的应用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对于物联网技术在农资行业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项目实施单位以及农资企业正根据之前的研究成果以及在试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规划。

  符纯华向记者介绍说:“通过物联网技术在试点企业的应用,下一步总社与中科院将着力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降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成本,进一步完善隐形二维码技术与RFID技术,解决二维码技术可复制等问题,有效降低应用成本。二是将物联网技术在整个农资流通的物流链上进行应用,从上游的生产企业到下游的零售终端,实现农资物流链的全程监控和记录。三是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来规范物联网技术在农资行业中的应用。”

  同时,相关的农资企业也将进一步拓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农资企业表示,下一步将以物联网技术在农资流通各环节所获取的数据为基础,为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农资产品供求智能对接、广告精准投放与个性化农资技术知识推送等全方位的农资信息服务,从而为实现农资质量追溯与物流配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一条新途径。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