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6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扁担精神”传承不朽

□ 潘春颖

  一根扁担,连着的是供销合作社人与农民的情怀,挑起的是供销合作事业和“三农”建设的重任,彰显的更是一种供销合作社人无私奉献、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改革开放的今天,“扁担精神”在供销合作社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供销合作事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扬,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它都会指引一代又一代供销合作社人前进的道路,使供销合作事业蒸蒸日上。

  “扁担精神”体现的是一部供销合作社人的奋斗史。供销合作事业服务的对象是农民,扎根的地方是农村,立足的基点是农民。当前,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村相对基础薄弱、设施落后,经济发展远不如城镇,供给能力相对较差,怎样才能服务好“三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凝聚着我们供销合作社人的智慧和心血。在建国初期,供销合作社白手起家,面临诸多困难,供给受到现实环境及时代条件因素的制约,农民有需求难满足,有愿望难实现,但供销合作社人克服地理环境的限制,突破现实制约因素,供销合作社人挑起重担送货到大山里、在草原深处都设立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网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几十年来,供销合作社人在“一心为民”的“扁担精神”的激励下,凭着创业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尽力满足农民的需求。虽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供销合作社面临生存危机,但供销合作社人迎难而上,奋发图强,一心致力于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的是“扁担精神”所抒写的供销合作社人一部艰苦曲折的奋斗史。

  “扁担精神”体现的是一部供销合作社人的创业史。经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供销合作社也经历了多重考验,但凭着一代又一代供销合作社人执着不悔的努力,供销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一根扁担起家,创办起一家供销合作社,从一开始只有十几块钱的全部家当到上百万元的固定资产、从三尺柜台到大型超市、从负债欠款到积累的增加、从几百元的毛利到数十万乃至百万元的利税,体现的正是供销合作社人艰辛曲折的创业过程。不仅如此,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也从单一变得多元,从单纯的日用品经营扩大到农副产品、农资供应、仓储物流等多种项目经营,正体现的是供销合作社人对供销合作事业的有力探索。一根扁担承载起多少供销合作社人的不懈努力,多少农民的殷切期盼,那是政府的重托和信任。它承载起了供销合作社人一部可歌可泣的创业史。

  “扁担精神”体现的是一部供销合作社人的光荣史。现在的供销合作社,经历过低谷、转型,已经被赋予更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内涵。供销合作社的职能不再单一,大力新办专业合作社,培育高效高产农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提档升级为农服务社,扩大经营范围,开展农技培训、代办各种服务项目、信息发布等新兴服务,打造农村发展新平台;深入开展新网工程,扩大日用品和农资连锁网络经营,形成农村一体化连锁经营体系,为农村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积极尝试贷款担保,组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另外,还有项目建设、市场体系建设、社有资产改造升级等很多方面,供销合作社人都在进行有力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是“扁担精神”的精神支持和情感支撑,在转型发展的今天,“扁担精神”带领供销合作社人谱写的是一部转型升级初具成果的光荣史。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