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5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碗茶:讴歌创业情怀 充满京味民俗
电影《大碗茶》观摩研讨会发言摘要

  这是一部生活化的电影

  柳城(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艺术总监)

  1987年,我曾经到城门楼底下买过大碗茶喝,清晰地记得很多人围在一起,一边吆喝一边卖,现在大碗茶已经变成了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电影频道拍电视电影已经有14年了,期间拍摄了1500多部影片,我们的首要目的不是收视率和票房,而是怎样把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记录下来。无论小说也好、戏剧也好、电影也罢,完成对社会的准确记录是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将真人真事改编成电影难度很大,完全真实了缺乏戏剧冲突,加工过分会导致与事实不符,创作者找准了真实与加工之间的平衡,同时表达出了影片的主题。

  《大碗茶》还是一部非常生活化的电影,对细节的描写非常到位。比如北京精神当中的“厚德”,在电影中体现得非常清楚,摒弃了政治、党派等元素,从老百姓的视角出发,展现改革开放的思想本质,这也是该片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之一。

  这是一张北京的城市名片

  赵葆华(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

  当下的电影市场有两种常见的作品,第一种是大制作,凭借大明星大投入强势登场,引发轰动效应,拉动电影产业;第二种是低成本精制作,凭借思想力量、文学精神打动人心。《大碗茶》是一部感动人的精品,是一部能够传后世的力作,就像它所表现的故事本身一样,平凡、普通却逐渐成为时代的记忆、时代的见证。

  很多电影能够让观众哈哈大笑或流几滴眼泪,但《大碗茶》用“厚德”的眼光去创作,营造了北京风情,让观众同片中人物一起唱着当年的流行歌曲,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被影片所展现出的历史氛围所打动。《大碗茶》不但可以成为文化记忆、历史记忆,实际上也是北京的一个文化名片。

  之前的北京风情的影视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冯小刚的部分作品,都以喜剧形式出现,就是“北京市民喜剧”,展现出一种人生智慧和人间温暖,值得赞赏。《大碗茶》另辟蹊径,没有展现市井风情,而是北京风情的轻喜剧,影片像大碗茶一样,地道、普通、平实、解渴,具有大众性。

  为北京精神注入实实在在的内容

  尹智君(北京老舍茶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大碗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大碗茶》前后历时四年的准备时间,在社会各界的鼎力帮助下得以首映展播,非常荣幸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到老舍茶馆参加影评会,希望听到各位的真知灼见,以及对老舍茶馆和《大碗茶》的期待。此前有专家看过影片后跟我说,从大碗茶到老舍茶馆,三十多年的发展壮大见证并收获了国家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大碗茶也成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北京精神的缩影,为北京精神注入了实实在在的内容,也符合北京市原创文艺作品的精神。在创作中,我们也希望拍摄一部有担当、有奉献、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电影。

  影片体现出和谐的韵味

  马泉来(影片编剧)

  剧本是一剧之本,《大碗茶》对北京的生活、北京的文化进行了诠释。通过茶,可以体现出和谐、体现出韵味,还可以体现中国文化、北京精神。我首先要感谢电影的出品方,他们在选题策划方面眼光独到,对编剧的支持也非常大。还要感谢导演及创作团队,这套班子很能干,各部门平时少言少语但合作天衣无缝。导演对剧本的修改我很赞同,我没有正式插过队,但导演经历过,所以他对语言部分的修改十分到位。我还要感谢西城区政府的支持,20年前我创作的《白云渡江》曾在大礼堂以歌舞版本演出,小礼堂以京剧形式唱响,当时我完全无法想象自己编写的电影可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首映礼,非常让人兴奋。另外,我还要感谢老知青,当年真正卖茶的人,他们对这部电影、对整个社会的贡献都非常大。

  通过细节展现人们的生活状态

  潘镜丞(影片导演)

  我对影片所展现年代发生的故事有过了解,我对人物的变化以及浓郁的北京特点兴趣很大。因为真实人物改编的电影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个人物在当时的环境下,在改革开放的节点上所做的事情意义很特殊,因此怎样把人物搬上大银幕还能让观众接受,是《大碗茶》创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拍摄中,我们重现了当年的社会环境,从细节入手,尽量做到真实可信。人物刻画方面,片中的知青都是北京的孩子,地域性强,我们着重表现了他们在胡同里玩耍的画面,希望通过细节影像让观众了解、熟知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影片活化了一段历史

  许柏林(中国影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这是一部让人看完很开心的电影,我现在仍意犹未尽。观影过程中影厅内时常有笑声,我也笑了,有心酸的笑,也有幸福的笑,还有享受的笑。《大碗茶》活化了一段历史,现在的人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但却不知道3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的一幕幕故事,这部影片是继《骆驼祥子》之后又一部艺术品位独特的电影。这部电影本身茶味十足,不像醇香浓郁的酒,也不像酸甜爽口的饮料,而是一碗浓茶一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越品越有味道,这也是北京这座城市的特点,也是卖大碗茶这一行业的特点。

  《大碗茶》还是一部人文电影,老北京的历史传统、文化传统,表现得非常生动。文化是一种生活样式,不一定在教科书里,北京精神弥漫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一定要落在字面上,《大碗茶》将如空气一般无法触碰的文化贯穿在故事当中。

  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窦春起(中国电影集团原党委书记)

  这部电影有突出的特征,有着鲜明的改革开放的时代印记,这是一种追求,给观众描绘了一幅70年代末、80年代初知青艰苦奋斗的画卷,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办起大碗茶茶社,使这些孩子都有了工作,解决了社会当中许多重大问题。影片的时代印记非常鲜明,地域特点也非常突出。我小时候经常来到前门大街,对当时的街道环境非常熟悉,祝贺创作者能把这一段历史,这样的人情风貌显现出来。据统计北京有1000余家影视机构,但反映北京地域风情的影片并不多,《大碗茶》便是其中之一。

  影片在塑造人物方面也非常成功,把李盛奇这样创造奇迹的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从一个基层干部到一名企业家,如何对该人物进行定位,也恰恰反映出那一段历史的真实情况,人物原型非常有远见,放弃街道办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集体企业当中来,内心深处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小视角展现大情怀

  王人殷(中国电影评论协会副会长,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

  老舍一生的追求就是他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关注,对中国老百姓生存状态、命运的关注,这就是老舍精神。电影《大碗茶》虽不能说和老舍的作品比肩,但却继承了老舍的精神,表现出对北京百姓命运的关注,使这部作品成为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大碗茶》让我们看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人们一步一个门槛迈向市场的艰难步伐,但改革又是必要的历史潮流。电影创作者找到了改革进程中很小的一个切口,比如执照办不下来,茶叶买不到等具体小事在片中都有展现。

  影片主人公的人生选择与起伏非常艺术化,从一个铁饭碗工作转行到个体经营,他所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主人公有改革的眼光,能够顺应社会潮流的发展,人物刻画很实际、很贴近百姓,同时也展现了他的不平凡。

  此外电影的文化气息很浓,比如四合院、冒烟的炉子、知青在街上唱歌、戏迷唱戏等方面表现得非常具体,展示了北京的气氛与气质,时代感扑面而来。

  以小人物的纠结推进故事发展

  韩志君(中国电影学会副会长)

  一部好的电影,在叙事、观念和韵味三个层面都要出色。《大碗茶》在叙事层面有着非常好的以人物为主线的故事,情节不单单是故事,也包括人物性格相互关联,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融合与碰撞,也是人拥有愿望与实现愿望之间不断解决的矛盾。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李盛奇带领着知青从没有路的地方趟出一条新路,层层追险步步升级,李盛奇创办大碗茶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逐步加深。创作者没有成为人物的纤夫,而是尾随着主人公,跟着那些知青一道前进。韵味层面,《大碗茶》有很多的北京元素和文化气息,借用一小勺水掀起一大片洪波,以一个小人物的纠结推进故事发展,能够带领观众走进情节当中,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