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基础建设设施已经成为一个怪物,在不断地吃掉自己在物流方面的效率。”全球物流学会主席齐瑞安·瑞恩(KieranF.Ring)在日前举行的“中外港口运营状况与物流成本”论坛上如是感慨。
斯坦福大学与世界银行一项研究显示,在不同国家物流效率排名中,中国位居第27名。
瑞恩认为,中国物流效率低主要是中国行政管理体系所致。以高速公路为例,中国高速公路95%是收费的,而美国只有8.8%的高速公路收费。高速公路收费使得货物运输车在收费路口要停下来走手续,支付高昂过路费。从中国基础设施建造商资产负债表可看到,最赚钱的都是高速公路建设公司。瑞恩认为,这不仅降低物流效率,而且增加物流成本。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的研究通报,2011年、2010年中国物流成本占GDP将近18%左右。2008年、2009年这一比例更高达21%,而大部分发达国家这项比例在8%-10%左右。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流通体系、网络建设还滞后,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作为新兴国家还有很大的潜力。如果实行信息化覆盖下的现代流通体系,流通领域有一半左右的费用可以降下来。
瑞恩认为,中国整个物流系统缺乏互通互联,货物在分散体系中运输。物流效率低下不仅影响国内消费能力,而且开始影响中国国内制造能力。
他介绍,在物流发展模式上,中国和欧洲、美国截然相反。中国是由沿海开始向内陆推进,而欧美是由内陆向沿海推进。随着中国制造业不断向内陆转移,中国内陆物流系统将发展起来。“目前来说,中国沿海地区物流做得非常不错,但内陆地区还有众多瓶颈。”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切实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中间成本,真正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获益。
(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