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5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百货服务升级与创新途径

潘玉明

  传统百货店内在管理一直徘徊不前,主要有3个核心问题:商品渠道管理、信息化前瞻性应用、服务升级与创新。本文谈的是百货店服务管理如何升级,目标是什么,如何操作等。

  

  一般思路的推演

  作为顾客,并不知道服务质量标准到底如何,只能是感知到交货前后或使用过程中的差异性。

  依据著名的服务质量差异化评价模式,日本服务产业生产协会编制的顾客满意度指数(JCSI)主要采取对比感受差异的方式采集满意度数据。比如购买前的期望、购买过程和购买以后对质量、价格的比较感受、是否再次光顾、传递推荐的可能性等。

  评价是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企业内部服务质量管理系统(SQMS),应该建立基本执行指标体系:实体产品质量,比如商品及其品牌质量、档次对应程度;劳务言行质量,比如员工的素养、专业技能、情绪表达、礼仪规范;设备设施质量,比如顾客接触到的设备设施的设计、应用;空间环境质量,比如空气、音乐、灯光、色彩、展示、装饰等方面。

  按照这样的思想框架产生的服务管理文件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战略规划范畴中的质量手册;二是服务质量手册和程序规范文件;三是服务流程与服务实施细则,包括作业指导书和实证记录文件。

  作为一般文件体系,在目前百货店管理中已经完成了。如果要突破、转型、升级,就可能有三种途径:一是战略突破,像诺德斯特龙那样扭转服务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地位;二是流程再造,提高服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监管范围和权限;三是行为评价,规范服务行为管理,建立评价体系。

  联系现实,前文说过,可行性最大的是第三种。这也就是提出服务管理转型升级的客观依据。

  服务行为评价体系

  把服务质量管理转化为具体的个性行为评价,是国际零售业通行的做法。大陆传统百货业始终没有系统化开展这项工作,业已开展的服务星级评价与此有根本不同。

  对服务行为进行分类,最简单的方法是企业管理行为和员工个性行为。依据这样的划分,可以转化为数十种详细的分类服务行为打分表,进行店面检查打分,也可以让员工互相打分评价,特别是让专柜导购员为服务监管人员打分,能够较好地解决服务监管人员自身的服务效率不稳定的老大难问题,发挥互相监督的功能。简单归纳如下。

  1、企业管理行为

  战略管理:战略报告样本及评估记录;分解实施过程文件;交付具体部门实施的交接文件;服务质量手册;服务过程展开的文件,开展的管理活动,执行评价记录。

  人力管理:员工资质及培训规划;薪酬体系、加班与奖金;员工晋升记录;授权机制与执行;分店与总店绩效管理;员工服务行为分类机制;服务奖惩制度以及实施记录。

  人文安全:商品质量与价格等信用监管记录;商品运送记录;商品及售卖环境不良改进记录;卖场安全应急演练;无障碍通道、语言、设施、标识;卫生检查记录、保洁区域划分作业记录。

  客户管理:VIP分级价值管理;数据来源分类管理、各类数据传递机制和结果评价;客户沟通渠道、频次、反馈记录;客诉管理机制及效果记录。

  2、员工服务行为

  一级(不合格):对业务了解很少,不愿意热心接待顾客,主要关注自己的心情,很难完成销售任务,经常违纪。

  二级(合格):理解自身业务内容和企业文化,有一定的销售技能,能够顺利地完成销售计划。

  三级(优秀):微笑接待客人,有能力消除顾客的不满情绪,采用有效的沟通手段,满足顾客需求,赢得更多的忠诚顾客,追求专业化、规范化。

  四级(卓越):业务出色、可以快速判断顾客的特定需求,态度诚实;有自己特定的沟通办法,独立维护大批忠诚顾客群体。

  员工服务行为评价指标包括:

  接待点:点位规划、沟通记录;顾客对接待的评价;收集顾客需求愿望的记录;对应顾客需求的说明书;分类分级联络顾客的记录;客诉接待的方法、记录。

  接待过程:店面站位规定;无顾客时行为规则;接待顾客方法;介绍商品方法;协助试用商品方法;引导交款、交付商品规则;特色化服务行为或专业技能的效果。

  销售数据:商品动销台帐;确认库存、补货数据分析;缺货比例、登记及补货周期;商品架存数量变化;商品结构与满足顾客需求程度分析数据;销售坪效变化。

  收银操作:确认核算收银数据的记录;收银交接班记录;现金收交管理记录;国际信用卡刷卡操作要点;过去3个月收银差错率;业务技能水平标志。

  人文沟通:与顾客交往记录;关联商品展示、陈列记录;临时动线变化效果记录;主题商品展示、售卖记录;自制商品说明资料;根据环境变化改变售卖方式效果记录;客诉记录。

  需要指出的是,服务行为评价体系的指标可以根据店铺定位,求新求异,循序渐进,与服务内容互相促进,寻求无限的扩展和创新。比如:

  第一、延伸服务管理范畴,实现走动管理规范化;商品管理精细化。走动管理规范化,是把定位接待员改成流动咨询员,确定流动巡视岗职责,相对规定区域,跟班记录巡检和咨询的问题,每周定期分析顾客提出的主要问题,在晨会上交流,提高服务效率;商品管理精细化,是指店面经理和招商采购部门合作,编制商品管理手册,把季节性强、动销快的商品临时编成册,发给店面服务人员,跟踪销售动态,早晨会进行分析讲解,促进销售。同时,整合动销差、缺号断码商品,联合展示促销,提高卖场空间效率。

  第二、待递品管理。大陆传统百货店基本没有规范化地开展这项工作。一种是指顾客通过电话、网络订货以后,预定未来某个时点交货之前的商品管理;二是顾客来到店面,选好商品样品,由于缺货等原因,预交定金,在约定时点交付之前的商品管理。对于顾客没有提走的货,如何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要点有三:一是类似GPS跟单确认反馈,二是存放商品的库房安全监控,三是物流分送信用保证。首先要确保过程效率,而后才可能出效益。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