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5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做百货不能只走自己的路

文/郑玮庆(庄胜集团百货事业部总经理)

  中国目前的百货企业都是区域性的,很多百货企业想走规模经济,结果发现一败涂地——就像“大哥”考试100分,“大哥”的徒弟只有80分,“徒弟”的徒弟只能拿60分。

  这种现象在中国很多,因为他们没能做到把真正的精神、灵魂(比如定位的精准,团队的和谐,管理的灵魂)复制下去。如果真正能够做到这些,那么第二家店、第三家店也能成功。

  但现实却是,更多的企业复制的是企业名称、门店数量、团队规模。由于一味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的塑造与传承,这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有开始而无结果的盲目前途中。

  我认为真正伟大的商业来自于百货,购物中心是资本家的游戏,百货公司是有灵魂的将军,可是为什么现在的百货店老是轻易地被购物中心打败?

  现在的百货公司重装修,轻商品;重边柜,轻中岛;重招商,轻现场运营;

  重折扣带来的性价比,轻商品品质个性所带来的感性价值——就好像人人想搞一夜情,却不想负担养育子女的责任。

  经营一个家,最伟大的不是那个去外面交朋结友、开疆拓土的人,而是用饭菜招待朋友,养育全家的那个人。

  什么是重塑零售精神?就是经营上的灵魂,经营上的回归基本,不要再重装修轻商品,而要去重商品轻装修。

  去看欧美日本国家的百货公司,他们一定是重商品,但他的装修是在衬托他的商品,他们都会有统装元素去展现自己店的风格,而且我们的百货店“千店一面”,所以被购物中心打得落花流水。

  装修是用来辅助商品的,表达百货店的精准定位和个性,让消费者拥有现场空间的体验。

  所以为什么很多百货企业开第二店绩效远远不如第一店,就是因为很多第一店的成功是天时地利,是因为中国的大环境中可以顺势得利,而不是真正抓住了经营的灵魂和本质。

  在这黄金十年里,如果有企业老板、投资人、职业经理人及其团队抓住经营精髓——带给消费者的不是整天返券折扣,而是生活的体验,就能抓住发展机会。

  现在的中国来钱太快,资本运作和规模经济可以得利更多,所以真正的零售本质被忽视了。

  因此,没有哪一种模式一定是最好的。百货企业可以做“影响力”(做百年大店,经典的店,重在养店而不是开店),也可以走“控制力”的路子(开很多店,规模连锁,类似万千)。

  这些是经营思路上不同的流派,管理者的选择不同,做百货重在“人”,做购物中心重在“资金”,关键是大家要互相学习,不要只走自己的路。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