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形势依旧严峻的今天,做为食品流通企业,我们应该做什么?
首先,要杜绝问题食品,把好安全关。作为企业,一定要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道德底线,必须坚守。同时要把食品安全上升成为一个零售企业面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一种信仰。为此,一方面,公司的采购有责任也有义务为顾客代购放心的食品。从厂家的各种资质和检测报告,到源头的监测和管控,以及定期做好门店的食品质量检测等,这样的环节一个都不能少。企业建立的采购问责制一定要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营造行业自律的良好氛围,在所有销售终端悬挂醒目提示,杜绝假冒伪劣食品,真正地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高于公司的一切利益。
另外,作为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要强化维护自身品牌的意识。做为流通企业的零售终端,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仅是责任者,同时也是受害者。消费者从门店买到的任何一件不称心的商品,都会直接把责任全部转嫁于公司,并且通过多种渠道把自己的遭遇散播出去,企业为之付出的不仅仅是危机公关背后所带来的成本,更多的是品牌信誉度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流言非常可怕,往往会毁人毁企与一旦。因此,企业的每一名员工,特别是商品采购人员必须绷紧这根弦。
其次,要建立共同防范监控体系。市场经济本质上既是秩序经济,又是道德经济。食品安全的有效检验必须建立在生产者、经销商和流通环节里有着良好的经营理念和诚信的基础之上。因此,无论是生产商还是供应商,包括终端的销售商都要立志做一个有良心的企业,做一个有道德讲诚信的企业。
我曾多次举“日本7-11便利店对食品管理”的例子,他们对食品的管理要求非常严格,便当必须是可微波的,要在18℃恒温条件下生产配送,米、肉、菜各种原料如何来的,也必须深入到农地、工厂了解。
第三,要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永远放在第一位。据报道:最近,国家体育总局再次向各运动队下发注意食品安全的紧急通知,禁止国家队成员在外用餐。在训练局,肉类、蔬菜、食用油、饮料、奶制品,包括米、面,都有专门的供货商,企业和训练局在签订供货协议的同时,还要签一份安全协议。若出现问题,可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追查到底。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除了要与厂商签订安全协议外,还要建立食品安全保障金制度,每个供货商都要交付保证金,一旦出现商品质量问题,将第一时间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这是我们必须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