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5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月余,民间资本将走上阳光化规范化发展之路
“金改”中的民资:边松绑边勒缰

□ 本报记者 杜弘林

  一个多月前的某日午夜时分,被温家宝总理称为“温州资本权威代言人”的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其认证微博中称:“今天真兴奋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方案终于被国务院批准,我认为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天是2012 年3 月28 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并提出金融综合改革12条方案。

  改革大幕徐徐拉开,呈现出一派欢欣鼓舞、热闹非凡的景象。

  金融界的狂欢

  或许是对改革金融体制、为民间资本松绑的意愿积蓄了太多太久,一点改革的火花,便引爆了一场金融界的狂欢。

  有周德文这样的民资代言人,在改革消息发布之夜兴奋难眠。

  有连年为民资阳光化鼓与呼的学者撰文称:这是从政策面上的响应对开放民间金融市场的迫切要求,搞活民间金融正成为金融政策的一个重要选项。

  在与部分温州金融机构负责人座谈交流时,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也对温州试点“金改”积极表态。他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制改革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环节。抓住金融这一核心要素,着力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就一定会形成温州新一轮发展的先发优势。” 

  民间资本力量更是将此次改革试点工作看做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松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者如潮——据周德文介绍,不断有温州商会会长从世界各地回到温州,了解金融改革的实质内容——“温州的企业家都有一个银行梦,他们希望钱能生钱。”

  然而,细观现已明确了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发现其虽从整体上涵盖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要义,但其主旨仍在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投资难问题。

  “温州金融改革的设计方案,是要让不同层次的温州投资者,有可以相对应的投资去处。” 对此次温州金融改革的目的,温州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如此诠释道。

  民资不仅要“名分”

  温州“金改”试验区里,民资汹涌,为改革聚集了巨大势能。沐浴在阳光下的民间资本希望把改革的浪头推得更高。

  周德文认为改革的成败不取决于中央,而是取决于地方政府、取决于企业敢不敢大胆地去闯。

  他大胆提问:为什么金融就只能国有机构办,民间就不能够办?国有商业银行能办好,民间商业银行就会办不好?为什么对民间资本有这么多的歧视和偏见?

  “应该更大胆一些、更快一些。”周德文的态度代表了温州民间资本的普遍观点。

  “金改”一月有余,改革进度令民间资本有些焦虑。“除成立了1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3家民间资本管理中心外,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一位当地企业主抱怨,“放开一点,宁可让它犯点错。”

  对“金改”至今争议最大之处在于,金融改革最关键的利率改革、中小贷款担保等民间金融资本开办民资银行等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改革并没有触及价格运行机制这个核心问题,没有强调金融市场运作的市场化。”一位业内人士说。

  实际上,民间资本在现阶段对改革的期望不外乎三点:第一,放松政府部门对银行业的价格管制;第二,破除银行在储蓄向投资转化中“一家独大”态势;第三,放宽金融业准入标准。

  而从政府角度看,审慎则是必须的。

  早在2011年温家宝总理到温州考察时就曾说过,金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改革全局。

  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记者会上表示,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不应挂“国家级试验区”,这个试验区是针对当前的问题通过改革进行探索的一个尝试。

  4月9日,周小川在温州调研时也表示, “减少管制、支持创新、鼓励民营、服务基层、支持实体经济、配套协调、安全稳定” 是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要点和重点。

  在改革中,银监会也明确表态,其作用就是保护存款人利益、防范跨市场风险的传染。“银行资金要用好,确保不会被滥用,尽量不投入和少投入高风险行业。”一位银监会官员如是说。

  温州市金融办也声明,下一步工作中,将施行健全机制、稳步推进、防范风险的“稳”字方针。温州金融办主任张震宇直言道:“如果将试验比作一扇门,对于把门者来说,门越小越好控制。”

      阳光下,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民间资本隐约感到,一道缰绳左右着改革脚步的快慢和方向。

      发展不能信马由缰

      面对我国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监管尚不健全的现实情况,金融监管层对金融市场稳定的担心不无道理。

      “当时政府给小额贷款公司发牌照主要是为了使民间借贷合法化,但民间借贷实际上并不领情,”周德文对民间资本的逐利性好不避讳,“在‘地下’利率高,不用交税,为什么非要摆在台面上呢?”

      温州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在实际运行中也发现,实行民间借贷备案,势必涉及个人部分财产信息公开,造成一些人不愿来中心备案。

      而信息不透明正是民间金融形成犯罪的主要诱因。民间金融与金融犯罪之间,仅隔一层薄纱。

      从温州“金改”方案可以看出,监管层认为民间金融在得以“松绑”后,决不能信马由缰任其发展,规范和管理应与阳光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指出:正在实施的温州金融改革试验,不是所谓“打破银行垄断”,而应着眼于构建一高效稳健的“金融都江堰”,有效疏引游离出来的民间闲置资金去灌溉小微企业、助长小微企业。

      正式将民间金融纳入主流的融资制度体系,提出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正是此次温州金融改革的一大亮点。

      杨再平认为,管理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应从四个方面着手:其一,规范民间融资;其二,构建适度竞争的社区银行主导型地方金融机构体系;其三,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其四,强化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唯有如此,“金融都江堰”才可稳健、持续、高效发展。

      一直以来,对“尽快出台民间金融的监管法规,采取灵活的方式来防范非正规金融的风险”的呼吁声也不绝于耳。

      据悉,周德文已经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民间借贷法》草案的议案。

      2012年5月2日,《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已经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并上报国家相关部委。明确一批先行先试综合改革项目,进一步明确改革配套政策相关细则,指日可待。

      金融体制改革,温州作为样本,现在已是;而想成为范本,还需更多政策与实践的磨合,方可走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民间资本发展之路。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