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3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堆头陈列中挤利润

乔学剑

   在食品饮料的销售中,卖场陈列的投入产出比常常是令销售人员比较纠结的问题。在一线城市市场,一个1.2平方米的卖场卡板一个月可能要收费2000~3000元,如果碰到年节,甚至可能高到1万元,费用率则可以达到20%或者更高。销售费用的使用效率,不仅影响到销量,也影响到销售人员的奖金,所以利用好费用才能增加产出、增加销售人员奖金。

  下面就介绍几种提高费用产出的方法,在实行这些方法之前,要提前做好基数测算,确定出费用率的合理基数。例如,以10%为基数,高于10%的就是问题陈列,低于10%的就是合理陈列。

  

  撤掉陈列

  对于费用率过高,比如达到40%~50%的特殊陈列,如果不是在产品导入期,不是厂家坚持主推项目,还是取消为好。因为即使销售人员将销量提升1~2倍,费用率还是会高于设定的10%的基数。当然,取消并不意味着放弃,相关费用可以转移到费用较低的卖场。

  以娃哈哈的营养快线举例,某国内卖场在春节期间进货2000箱,厂家提供5000元的两个卡板费用,春节期间卖场销售1500箱,费用率为6.7%(按单箱价格50元计,费用率=5000÷(1500×50)),比较合理;春节过后,销量大幅下滑,月销量只有100箱。厂家销售人员预计到销量会在年后减少,打算终止费用投入,可如果终止卖场就会将剩余的几百箱库存返货,这是销售人员和物流配送系统不愿看到的,所以决定将费用减为3000元,但是相对于每月只有5000元的产出来讲,费用率已经达到60%,这样看来,节后还是返货另行消化比较合适。

  

  转换产品

  有时费用比例过高并不是卖场原因,有可能是陈列促销的产品不对路,不是当季应销产品,如康师傅厂家在春季开始乌龙茶的堆头陈列,而有的陈列实际月销售可能达不到100件,如果用果汁效果可能会更好,费比能趋于合理些。

  再有一种原因是就是陈列衰减期问题:如果以第一周销量为100%作为基数的话,第二周销量会下滑到80%左右,第三周销量会下滑到70%以下。即固定产品在某一位置长期促销陈列会导致销量逐步衰减。这也是卖场对单一产品的档期(快报、印花等)时间控制在7~14天的原因。因此,如果厂家有丰富的产品线,对于长期固定陈列,建议半月到一月就进行产品更新替换。

  

  增加品项

  许多销售人员还在困惑:到底是单一产品陈列好还是多品陈列好?单一产品陈列形象突出,还能利用气势吸引消费者购买;而多品陈列让消费者多了些选择,有时销量确实比单品陈列大。到底哪种陈列更吸引消费者? 

  1、公司要求某一单品主推,且有广告、费用各方面全力支持,建议还是以主推单品进行陈列。

  2、某一单品促销力度比较大时建议单品陈列,此时利用气势和优惠结合更能吸引消费者,也更能产出销量。

  3、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节点没有实际依据,但销售人员可以根据同类产品判断其所处阶段。在产品引入期、成长期时且公司主推,则进行单一产品陈列,如果为渗透产品则进行多品陈列。在产品成熟期、衰退期,如果没有较大的促销力度建议多品陈列。

  4、节假日属于食品饮料的销售黄金时段,卖场客源较多,厂家陈列投入也较多,所以要形象醒目突出,产品尽量单一化。每个卡板的促销陈列建议以单品为主,如果销量比较大,业务员可能出现补货不及时,也可以2~4卡板放置单一产品。

  5、公司奖金考核中如果形象陈列所占比例较大,如有些厂家达到60%,那当然要以单品为主;而有些厂家还是以销量考核为主,建议在不满足以上4个条件时以多品陈列为主。

  

  加大促销力度

  有些销售人员一看费用过高,感觉不合理,就想办法节省费用。其实还有一条出路就是增加费用投入,加大促销力度,通过提升销量摊减费用,降低费比。如果区域费用固定,操作可能比较有难度,需要减少其他地区费用,增加此卖场投入力度。

  仍以营养快线举例。测量开始是3000元费用投入产出300箱,即1.5万元销售额,费用率为20%。此时可以尝试增加营养快线的促销力度,在促销价上再降每箱3元或者更大,销量提升150%,此时费用增加到3900元(3000+3×300),而费用率降为3900除以3.75万(15000×2.5)等于10.4%,趋于合理的费比基数。这种投入方式仅仅需要改变一下观念和思维,但有时效果非常好。

  

  提升形象

  形象包括产品形象和辅助宣传,产品形象提升方法主要是依据陈列原则,辅助宣传主要是传达产品或促销信息的围板、装饰物等。形象改善能提高多少销量没有具体数据,因为形象之间也有差距,但从多方资料和经验来看肯定是有用的。形象也是产品的附加值,同样的产品摆放整齐、有层次、有辅助宣传肯定会获得消费者好感,适当增加购买机会。

  换方式,进货奖励?

  对于低于设定的10%基数投入一定是最佳或合理投入吗?10%仅仅是全国或区域的平均标准。当高费比的陈列消失时,可以重新设定基数,根据不同时机延续上面的几种方法继续压缩费用率,进一步提升特殊陈列的质量。

  以上几种方法没有固定的运用方式,有时同时应用效果更好。这几种方法的效果测算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销售数据迟滞,即已经投入了,等到半月或一月后才计算产出,发现不合理的时候费用已经浪费一阶段了,虽然此时做调整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但为时未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