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也成为很多记者的标签。
在人民大会堂外,你会发现有女记者为了采访,脚蹬高跟鞋还追着采访对象连跑数百米。
在代表、委员驻地,你常常能看到有记者为了节省时间,午餐只是匆匆吃几块饼干。
今年臧老师“上前线”采访全国两会,感触颇多。回忆起前几年我采访两会的经历,想起那些因“并肩作战”而结识的同行,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依然奔忙在新闻战线上。
有的同行很敬业。
第一年采访两会时,认识了一位“黑眼圈哥”。那位兄台以每天硕大的黑眼圈闻名于铁道大厦的诸位记者中——当年,经济、农业界别政协委员的驻地是铁道大厦。在广播电台工作的他,每天都要写稿子、剪辑采访录音,常常会熬到半夜两三点。早晨大家在新闻中心遇见他时,看到那对儿醒目的黑眼圈总想忍不住打趣一句:“昨天又熬夜了?”
不过,玩笑归玩笑,“黑眼圈哥”的敬业精神着实令同行们钦佩。而敬业,也成为很多记者的标签。在人民大会堂外,你会发现有女记者为了采访,脚蹬高跟鞋还追着采访对象连跑数百米。在代表、委员驻地,你常常能看到有记者为了节省时间,午餐只是匆匆吃几块饼干。
有的同行很热情。
有一年跑政协,文艺界别的政协委员和我要采访的经济、农业界别委员入住的是同一家酒店。文艺界别明星多,吸引的记者也多,酒店大厅甚是热闹。一旦有脸熟的明星委员出现,都会被记者迅速且紧密地包围。有一位东北同行特别热情,人称“招呼哥”,看到报到的委员就向诸位同行招呼道:“某某某来啦!”
恰巧那一年我们有一个“名人谈‘三农’”的专题,听到“招呼哥”大喊“巩汉林来啦”的时候,我也凑了过去。
先拍了两张巩汉林被众记者“围攻”的照片备用,待他回答完前一个问题后,我赶紧问道:“请问您关注‘三农’问题吗?”巩委员很认真地说:“我很关注‘三农’问题,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锁定‘三农’,这很好,我国是农业大国,8亿多农民的生活是否幸福,是一等一的大事。”他还说,农村的留守老人、农民工子弟的上学问题是他最关注的问题。我忍不住在心里为他的回答叫好,整理了图片和图说传回编辑部,刊登在了当期报纸的头版。
还有的同行很可爱。
还是跑政协的时候。委员们午休时,记者同志们都聚在酒店大厅里。有的赶稿,有的聊天,有的闭目养神。我正对着电脑整理采访笔记,过来一位女同行与我搭话,就称她为“懵懂妹”吧。
交换了名片后,“懵懂妹”自问自答地对我说:“你猜我刚才采访谁了?袁隆平!”“你采访了袁老啊?”我接了一句。
“我问他,袁老,您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怎么看?袁老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姑娘,这个问题我实在不了解啊……’”说完她便笑了起来。被她的笑声感染,想象到当时的情景,我也忍不住跟着笑了……
有意思的同行还有很多。专业又敬业、热情又可爱的他们,为那段早出晚归的日子和那些马不停蹄的奔忙,增添了很多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