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购买蜂蜜的时候,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买到假的,不纯的,现在真正的蜂蜜太少了。”北京市民王女士说。日前,由中国蜂产品协会申请注册的“中国蜂产品”证明标志获得国家工商总局的批准,这为消费者购买货真价实的蜂蜜提供了判断依据。同时,“该标志还将更好地规范蜂产品市场,实现优质优价,推广真正代表我国蜂业发展水平的产品。”中国蜂产品协会会长高茂林表示。
混乱的蜂产业现状
高茂林介绍,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养蜂大国,蜂产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现阶段由于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经济利益的驱使,蜂产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劣质蜂蜜在市场上的销售率甚至要高于优质蜂蜜,令消费者无所适从,这些严重损害了蜂产品在人们心中的良好形象,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现今市场上的调制蜂蜜太多,不是真正的纯蜂蜜却打着纯蜂蜜的幌子扰乱市场,假蜂蜜的价格比纯蜂蜜的价格一斤最少相差10元。”河北满城县聚蜂园蜂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青说。
“现在假冒伪劣的蜂产品和质量差的蜂产品充斥着蜂产品市场,使从事养蜂的专业合作社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重庆云阳县峰谷美地蜂业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夏晓华无奈地说。目前,养蜂业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掺假蜂蜜霸占市场,扰乱了蜂产品市场的秩序。假冒伪劣的蜂产品大多数价格低廉,而大部分的消费者不具备鉴别真假的能力,所以容易被价格低的蜂产品吸引。
夏晓华说:“目前养蜂行业面临的另一困难就是蜂农的大量流失。”由于掺假蜂蜜对市场的扰乱,许多质量好的蜂蜜没有销路,蜂农收入过低,不少蜂农表示在家养蜂还不如外出打工。据了解,目前中国蜂农的年龄普遍偏高,40岁以上的蜂农占90%以上,其中65岁以上的蜂农占了70%以上,年轻的蜂农数量很少。
考虑到只依靠行政手段很难完全遏制当前的不良市场风气,一年前,中国蜂产品协会提出通过采取“扶优”的方式,筛选优秀的企业以及能代表中国蜂产品发展方向的产品为其标注“中国蜂产品”的证明商标,来维护蜂产品市场。
两个把关保障标志产品质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实现蜂产品优质优价,减少消费者购买掺假蜂产品的几率,促进蜂产品品牌的发展,推广真正代表我国蜂产业发展水平的产品,中国蜂产品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了“中国蜂产品”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并获得批准。
高茂林介绍说,“中国蜂产品”标志面向全国所有从事蜂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和合作社,使用该标志的蜂蜜产品必须满足3个重要条件:一是此标志保证产品的真实性,使用该证明商标的蜂蜜为100%纯蜂蜜。二是此标志保证产品的高品质,使用该商标的蜂蜜必须是未经人工浓缩的天然蜂蜜,产品质量须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及相关的行业标准中的优等品指标。三是此标志保证产品的可溯源,使用该商标的蜂蜜产品须有完整的溯源记录(含采集地、采集时间、蜂农生产记录及相关供货方的交易记录等)。为此,中国蜂产品协会还专门建立了“溯源管理系统”配合商标一起实施,目的是更好地提高蜂产品的质量。
据了解,我国从3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在新的《有机产品认证目录》中,蜂产品已经不再列入认证。“目前,只有‘中国蜂产品’标志能够保证蜂产品的质量。”高茂林介绍说,该标志目前仅限于蜂蜜,以后还会扩展到蜂胶、蜂王浆等一系列蜂产品。以标志作为保证,可通过标志的编码查询到蜂蜜的产地、品种等。该标志有利于促进企业品牌推广,引导蜂产品企业生产高品质蜂蜜,结合溯源系统,在收购环节避免原料及中间环节的掺假。“目前,已有不少企业想申请标志。”
“中国蜂产品”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蜂产品能够起到宣传推广作用,对于提高我国蜂产品品牌形象有一定帮助。”王青说,该标志的实施,可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提高使用该标志的产品知名度和企业形象。
但同时,王青也道出了自己的烦恼:“产品的标志认证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合作社实在没有实力投入资金进行认证。”
夏晓华认为,该标志对蜂农没有多大的帮助。蜂农真正需要的是实实在在地给他们进行一些培训,帮助他们加强产品质量方面的监管,这些不仅仅是有标准就能够实现的。
夏晓华无不担忧道,单靠制定标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蜂产品行业的困难,国家必须加强监管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营造良好的市场。
高茂林具体解释道,除了标准的制定,还要强力监管才能使标志更有效地实施。目前,蜂产品协会成立了专门的标志监管部门。其中包括蜂产品的理化指标,蜂产品协会委托秦皇岛检验局作该标志理化检验的对口单位,通过对蜂产品的水分、糖分来把控蜂产品的质量。但是,由于蜂农在养蜂过程中,理化指标也可以掺假,所以除此之外,蜂产品协会还将不断加强检验员对感官指标的培训,通过人工品尝,来鉴定蜂蜜的优劣和真假。
“通过这两个把关,基本上可以把控住蜂蜜的质量,保障使用本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真实性,引导生产企业积极开发生产有利于人体健康、安全优质的蜂蜜,并可以倡导消费者选择使用自然健康绿色的蜂蜜。”高茂林表示。
新 闻 链 接
蜂蜜、枸杞等产品不再进行有机认证
本报讯 我国从3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的认证、监管都更为严格,到明年1月1日有机产品都必须贴上新版的防伪追溯“身份证”,部分产品将不再进行有机认证,如果市场上再出现有机蜂蜜、枸杞、盐、水等产品,肯定是假货。
为了规范有机产品市场,新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目录》从3月1日起开始实行。新规定对有机产品生产、认证都更加严格。据了解,今后市场上销售的有机产品都必须在最小包装上加盖唯一的防伪“身份证”——防伪追溯标识。通过防伪追溯标识可以查询到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单位、生产时间等各种信息,到明年1月1日前,所有有机产品都必须加贴标识。新规实施以后,认证标识由国家认监委统一掌管,将根据生产企业的生产量,控制发放认证标识的数量。比如,某家企业每年生产有机米1000斤,按照10斤包装计算,将限量发放100个标签。同时,旧的产品包装也必须在今年7月份之前使用完毕。
此外,在新的《有机产品认证目录》中,蜂产品、枸杞、盐、水、化妆品等均不在目录范围内。换句话说,从3月1日起这些产品将不再实施认证。取消这几类产品的有机认证,主要是因为很难保证这几类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天然性”。按照新规定,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要向认证机构申请销售证,转交给销售单位,每种产品卖多少都要有记录,消费者在购买时也有权向销售的超市、专卖店索要销售证查看真假。
(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