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中末期,陈佩斯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做“跑龙套”演员期间,笔者在厂里当编剧。因为工作关系,笔者常去著名演员田华家找她的丈夫苏凡(时任“八一厂”故事片编辑部主任),我同陈佩斯最先相识也是在田华家里。那时陈佩斯在“八一厂”的演员队伍里是个很不起眼的小角色,平时没有他什么事情。他同田华的两个儿子关系处得很好,老是上田家玩,一来二去就同笔者混熟了。
当时,“八一厂”虽然是部队的编制,但在演员剧团里当演员的不一定都是穿军装的军人。大多数是普通老百姓,也有不少从地方借调来的临时演员(譬如唐国强、刘晓庆等)。像陈佩斯这样还没有“入流”的演员属“八一厂”新招的学员式实习演员。陈佩斯当时一心想穿军装,但因为他父亲陈强的所谓“问题”,他是根本当不上兵的,所以尽管他的演技不错,也只能演个“跑龙套”角色。
说实话,陈佩斯没有上什么学,也就是初中文化,他对像笔者这样穿着军装当编剧的角色很佩服,虽然我们年龄相仿,但他认为笔者这个“编剧”比他那个小“演员”高多了!所以他感到同一个军人编剧交朋友是长了他的身份。陈佩斯常对笔者说:“我啥时能够像你一样穿上军装就好了!年纪轻轻的,穿着军装多气派呀!”笔者同他开玩笑说:“你来八一厂的目的是什么呀?就是为了穿军装气派吗?”他调皮地说:“嗨!那倒不是。要说目的嘛,就三个字:吃饱饭!”他进一步解释说:“你知道肚子里没有油水是什么滋味吗?我在内蒙建设兵团呆几年苦坏了!肚子里的油水都刮光了!回到家里还是吃不饱肚子。当时想的就是能够找个单位有份工作好吃饱肚子。田华阿姨介绍我来八一厂工作,我的目的算是达到了!说句让你笑话的话,我到八一厂的第一天在食堂吃饭时,看到那白生生的馒头,我的哈喇子都流出来了,就想猛吃一餐……我当时是一手抓了五个大馒头,就着一大盘猪肉粉条炖白菜,好一顿狼吞虎咽!你猜这一顿我吃了多少个馒头?”笔者笑道:“你就这么大的肚子,能吃十个吗?”陈佩斯道:“没吃十个也差不了多少……九个!哈哈,那一顿撑得我两顿没吃饭。后来就好了,每顿都吃五个馒头……”笔者问:“那时吃定量,你哪来那么多粮票?”陈佩斯说:“全靠田华阿姨帮的忙。都是她给我的饭票,她让我要吃饱!现在想起来我特感激田华阿姨,我要感谢她一辈子!”
后据田华对笔者讲,在1973年期间,陈佩斯从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回到北京,家里一无所有,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陈强,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牛鬼蛇神”下放到了农村,母亲挣的微薄工资只够维持自己生活,陈佩斯回到家里是啥收入也没有。为了混口饱饭吃,陈佩斯到处找活计,可啥也找不到。凭着父亲陈强传给他的具有表演才能的基因,他先后报考了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总政话剧团。按他的演技条件,录取都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就是因为他是“四类分子”陈强的儿子,作为“牛鬼蛇神”的儿子,他怎么能够进入部队的文艺团体呢?所以没有一家文艺单位敢录取他。多次碰壁,陈佩斯感到绝望了,情绪一下子跌落到了低谷,整天无所事事地瞎混。身为父亲的陈强,看到儿子受自己的牵连找不到工作,很是为儿子的事情揪心,可找谁都无济于事。后来,陈强突然想起了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当团长的田华,想托田华帮忙为儿子找个事干干。因为当年田华在歌剧和电影《白毛女》里演喜儿,陈强演黄世仁,两人是多年演艺场上的老搭档关系。在台下和戏外也是非常要好的知心朋友。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因素,陈强和田华已经多年没联系过。当时田华在“八一厂”任职,陈强平时怕连累田华,所以从没有找过她。田华也知道陈强的家境情况,对于陈强的遭遇田华深表同情,可她对老朋友也是爱莫能助的!现在,老朋友陈强为儿子的事情找来了要她帮忙,她感到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便一口承应下来了。陈强为田华能够帮这个忙感激万分,他激动地说:“这真是患难见真情呀!”田华说:“我们毕竟是老朋友了嘛!这个时候我应该拉你一把。”正巧“八一厂”演员剧团要招收新学员,田华立即通知陈佩斯去试镜。凭着陈佩斯的表演天赋,精彩的表演折服了在场的考官,当场就拍板收下了他。也正巧赶上“八一厂”重拍彩色电影故事片《万水千山》,田华就安排陈佩斯在片里演个小角色——匪兵乙。就是这简单的角色,让陈佩斯展示了表演技能,从此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紧接着就在“八一厂”拍摄的故事片《猎字九十九号》里担任角色,就在陈佩斯担任故事片《猎字九十九号》中的一个角色时,他不满意导演严寄洲分配给他的角色,当场同导演闹起情绪来。他向笔者诉说:“严导演平时同我爸关系特好,也同我爸说过给我演个好角色……这回可倒好,就让我演这个小角色!他这是看不起我!他看不起我,我还不想干了哩……”笔者为此事特意同陈佩斯进行过彻夜长谈,劝他道:“你应该不要计较小节,要顾全大局,严导演安排你演的这个角色是有他的道理的!你应该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树立长远的观点,不要计较角色的得失,关键是要把你演的角色表演到位。用自己的演技来让导演承认你能够演什么样的角色……”经过笔者多次做工作,陈佩斯想通了,在整个拍摄中把剧中的角色演得很出色,得到严导演的夸奖。这件事也进一步奠定了陈佩斯后来在演艺上发展的基础。就是他在《猎字九十九号》这部电影里的小角色的表演成功,严导演看出了他的表演潜力,于是积极推荐陈佩斯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喜剧片《瞧这一家子》里担任主要角色。陈佩斯也因《瞧这一家子》这部电影而一炮打红。
在后来的交往中,陈佩斯同笔者常提在“八一厂”交往的那段情缘。直到他后来成了名家,也没有忘记老朋友的知遇之情。有一次陈佩斯在北京宴请朋友,也叫上了笔者出席,他在祝酒辞中说:“……我从事演艺,首先是要感谢我的恩师田华阿姨!是她老人家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给了我这个饭碗,才有了我的今天。所以在任何场合下,我都不会忘记感谢我的田华阿姨!”接着他又向在坐的朋友介绍笔者,说:“我同这位当过编剧的朋友是在八一厂结下情谊的。他给予过我帮助,也给予过我鼓励,我的成功有他一份功劳。所以我也很感谢他……”
这就是笔者与陈佩斯的一段故事。虽平淡,但真诚。可以说,我见证了一代笑星的启蒙成长之路。此时此刻,真诚祝愿我的老朋友的演艺之路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