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人们总喜欢将视线聚焦到宏伟壮烈,英雄伟岸的人物身上。殊不知,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有一些尽忠职守、爱岗敬业的工作者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青春。今天,笔者给大家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奋战在供销一线三十多年的老供销人的先进事迹。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改革创新精神书写出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对供销事业的忠诚和永恒追求。他就是安徽省宿松县供销社机关年近花甲的人事股股长曹建国同志。
供销社里“铁面”包公
“干一行,爱一行”是曹建国同志多年来遵循的准则和宗旨。自2008年任县供销社人事股股长以来,为做好全系统人事工作,他把全部精力和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忠于职守,公道正派,殚精竭虑,精益求精。
县社人事股长这个岗位,在系统人眼中,可以说是值得羡慕和青睐的,然而身为人事股长的他,从不以自己在这个岗位上自居,更没有利用职务之便来谋取私利和做人情,他更多的是把责任放在首位和心中,依法按规办事。其中有不少想走后门攀关系的亲戚朋友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的作风被好多亲朋好友所不理解,甚至说他不近人情。面对难听的风凉话他从不放在心上,时间一长,人们对他公正处事的作风也就理解了。
“人事工作涉及职工的身份认定、工龄、工资、退休、保险、福利待遇等方方面面,事关职工切身利益,做这行工作必须细心又细心,否则,稍有不慎,容易引发事端和麻烦,甚至职工上访,造成不安定因素,影响稳定。所以我从不敢怠慢,要学政策、学法规,向劳动人事部门的人士请教,要不耻下问啊。”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02年棉麻纺织厂改制,这是全县第一家进行改制的企业,该厂曾是全县纳税大户,怎样实现“双置换”(即资产置换、职工身份置换)和平稳交接,成为一道难题。当时该厂有正式职工309人,临时工600余人,解除职工劳动关系是最棘手的,也是职工最关切的,不能有丝毫闪失。虽有政策,可具体如何操作,全县没有现成版本,作为企业改制工作组成员的他,凭着作为人事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曹建国主动请缨到邻近的望江县相关单位学习取经,经多方调研,就职工身份置换和安置他起草了一份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个方案被县政府工作组采纳了。经他与人事劳动部门协商,还就社会保险费缴纳、职工档案托管等事宜提出的一些措施和办法,为后来全系统乃至全县企业改制提供了有益借鉴,得到了县社党组理事会的高度肯定。
“老曹,虽接近退休年龄了,却有使不完的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07年宿松县供销社启动十家轧花企业捆绑破产改制,是当时全系统重中之重的工作。县社成立轧花企业破产改制工作组进驻各企业指导帮助改制,老曹就是一位得力干将,被县社派驻套口、复兴轧花厂负责破产改制工作。当时机关和系统的一些同志戏说:“老曹,您人事股一块的事就够你忙的了,现在还负责两个轧花厂的破产改制工作,您行吗?”“组织分配和安排我的事,是对我的信任,不管怎样,我豁出去了!”面对同事们半信半疑的调侃,曹建国同志铿锵有力的话语证实了他人老心不老的心态和自信。
改制工作千头万绪,说得不好听,就是砸掉职工的“饭碗”,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轧花企业资不抵债,且资产质量不高、变现难,改制环境复杂,职工安置补偿费缺口大,与系统其它企业比,改制工作更加艰难。然而他不辱使命,迎难而上,与工作组和厂里改制领导小组同志一道,团结一心,出谋划策,周密制定方案、多方筹集资金、真心与职工交朋友、按规办理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手续、妥善处理信访事项,最终使两个企业破产工作得以圆满终结。
复兴、套口轧花厂是两个老厂,其中有10余名六十年代精简下放的老职工,落实政策后多数人与厂里没有联系,居住地址不详,情况不明。为把党的政策和温暖落到实处,他和厂里工作人员千方百计查找、疏理线索,终于找到3名仍健在年龄都在70岁以上老同志,其中1人为精神病患者,曹建国及时把改制安置费及多年未领取的困难补助费送到他们手中。“太谢谢了!你们真不愧是我们知心人呀!”三位老人言谢不已。
作为工作组的负责人,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全程参与了系统10余家轧花企业破产改制及协助全系统其它24个单位改制职工身份、年龄、工龄的认定,涉及职工3000余人,从未出现偏差。同时,他还积极帮助和指导全县14家合作商店改制工作,为商店职工欠缴的养老保险费争取政策,为按县政府要求完成改制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曹建国的工作业绩和表现得到了县社党组肯定和赞赏,并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拥护和爱戴。
创新中出成效
曹建国同志一向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善于探索、乐于奉献。身为县社人事股长,曹建国不但要做好平时日常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为系统发展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出谋划策。特别是在全系统完成企业改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他就改革系统企业职工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人才招聘录用、人员管理任用、人力资源开发、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要求构建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近年来,他一边钻研政策法规,一边外出学习取经,一边深入实际调研,一边思考尝试。并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系统企业人事劳动管理的有效办法,有力促进了供销事业改革发展。
安庆市供销社主任华陆佑曾在宿松调研时高兴地说:“宿松县供销社实行目标管理、绩效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公开招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搭建职工、社员教育培训平台等做法走在了全市供销社系统全列,这种创新之举要在全市供销社系统推广,应向省社推介。”这不仅是宿松供销社的荣誉,也是对曹建国同志创新成果的最好诠释。
“离岗休息不到一年时间了,我将一如既往做好本职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朴实无华的话语,流露出曹建国对供销合作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2012年,曹建国同志光荣地被评为安徽省供销系统2011年度先进工作者,他在平凡岗位上所做的平凡事,连同他对供销事业的忠诚一道受到了人们的赞许。
他快要退休了,但心里还是装着宿松供销社的持续发展。他的那份供销合作情结永远不会退去。 这就是一个老供销人的敬业精神和品质。让我们为这位即将离岗的供销老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王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