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用战略眼光把脉新型肥料的发展
中华合作时报召开国际新型肥料发展论坛探析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刘学胜

  3月5日-6日,由中国农资传媒和中国国际贸促会化工行业分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发展论坛在上海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等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及新型肥料企业代表、经销商等将近200多名代表共聚一堂,就新型肥料行业的创新方向、推广策略、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探析新型肥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抓住机遇创佳绩

  在本次论坛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粮食安全、节能减排、现代农业等诸多外部问题增强了对肥料创新的需求,使新型肥料行业步入发展的历史机遇期,而新型肥料行业也不负重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十二五”规划及相关产业调整政策,尤其是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和重点,无疑是为新型肥料行业的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中国农资传媒副总编辑张琴在论坛上作了《新型肥料行业调查报告》,用数据的形式展示了新型肥料行业的发展成绩,发现所调查的新型肥料企业中,成立于最近10年的企业占到了69%,为绝对多数。中国植物营养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秉强在论坛上表示,在他们对新型肥料行业的发展现状的详细调研中显示,从事新型肥料活动的企业有2000多家,占了我国肥料企业总数的1/4;资产规模达到了500亿元。

  高效、绿色成为创新共识

  在肥料行业从质量替代数量的发展过程中,肥料的安全性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因为只有生产出绿色安全的农产品,才能为新型肥料提供一个广阔的市场。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王南在论坛上就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对肥料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新型肥料的创新提出了重要的参考,比如无公害产品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肥和生物肥料,同时还限制使用硝态氮肥。因此她建议新型肥料企业在创新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农产品对肥料的需求,符合农民需求的产品才能得到广泛认可。中国农业大学陈清教授表示土壤调理剂就是符合了实现农产品优质、高产等特点,并且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所以将来一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阿康中国)北京永盛丰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邵珠建更为直接地指出,作为化肥创新成果的新型农资产品,其创新点的关键是要能促使老百姓增产增收,同时又是安全的新型产品。

  对于新型肥料的创新方向,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农业技术处处长高祥照明确指出,说肥料发展不是要控制农业的需求,而是农业的需求需要发展什么样的肥料。具体来讲,氮肥的创新就是提高肥效,减少流失;钾肥则需要寻找替代品,符合农民的投入产出比;磷肥可以从水肥一体化的角度考虑创新。

  氮肥成为创新主产品

  在本次论坛上,几位专家和企业代表纷纷将关注点聚焦在氮肥产品的创新上,并且表示已经有诸多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中国植物营养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沈兵表示,新型肥料的创新中70%-80%几乎都集中在氮肥上,主要是尿素的利用率比较低,一般只有33%。而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都比较高,达到80%也没什么问题。对于增效尿素的发展,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张荣表示肥料创新浪潮是健康的势头,而且在大田作物上做了许多尝试,如果能够真正实现尿素的利用率的大幅提升,从节能减排及农民增产增收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同时,张荣也指出,肥料创新需在规范化的前提下进行。作为行业组织,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愿意和科研院所及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增效尿素的发展。

  不过,对于增效尿素的发展,与会专家也指出,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原则,比如增效尿素中氮的含量不能低于46%;增效剂一定要高效、安全,不能对环境和人有害;对于增效,要搞清楚具体的原因,并建立科学的施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增效尿素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和策略需并重

  新型肥料行业已经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认可,但是提起行业的长远发展,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语重心长地指出,目前新型肥料企业的营销策略方面创新较多,但是还比较缺乏战略性的思考。而国际上发展比较成熟的企业都有一个战略部门,他们会去世界各地看看缺什么粮食,甚至还会研究未来的天气及目标市场政府部门的负责人,这样的企业可能会为了一个长远的目标忍受三五年的亏损,但是最终会赢得市场。因此,建议新型肥料企业也要加强战略层面的研究,有了战略,再进行科技研究,再到销售方面的创新,把整个流程给做好。

  提起新型肥料行业的战略思维,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夏英彪和沈兵都提到了标准的问题。夏英彪表示,新型肥料产品曾经有过因标准缺失而断送产品的发展之路的深刻教训,因此要做好新型肥料的标准,并加强宣传,让行业在规范中发展。沈兵表示,新型肥料的标准严重缺失,比如尿素的种类已经有很多,但是上升到行业标准的只有3个,严重滞后于形势和技术的发展,造成市场的严重混乱。对于行业的混乱问题,农资界法律专家李宝星在论坛上就农资行业的标准及包装标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呼吁行业用规范的发展思路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化服务是核心竞争力

  对于我国新型肥料行业的农化服务现状,高祥照表示目前农化服务还非常缺乏,真正将农化服务落在实处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很多还是停留在概念层面。针对农化服务的现状,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秘书长修学峰在论坛上呼吁,新型肥料企业要认认真真地做好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不要忽悠,也不要炒作概念,而是要通过更好的农化服务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不过在本次会议上,与会代表都能认同农化服务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观点。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闵凡国指出,新型肥料功能的发挥有很强的地区特色,作为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地区做出个性化的农化服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产品的功效,得到农民的认可。邢台威远集团总经理王淑平对此深有感触,公司借助新型肥料发展的机遇实现了从流通向生产的转型,因公司以前的农化服务模式非常完善,因此在推广企业自身产品时很快得到了经销商和农民的认可。

  对于农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国庆表示要运用整合的思路,比如可以邀请专家对众多的经销商进行农技培训;还可以与当地农技推广部门结合,由他们对终端经销商进行培训;还可以直接邀请农技推广部门人的人员为农民进行指导。整体的思路就是整合各方力量,突破农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