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农”领域人大代表心中的农业科技梦
汪 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农业领域,强调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为主题。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认识和看法,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据统计,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收入实现“八连快”,这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量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5%,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对此,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白金明告诉记者:“实践证明,科技已成为推动粮食和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农业科技需要产学研结合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在谈到农业科技对农业科研单位及工作者的影响时说:“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很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说明国家对农业科技非常重视。剩下的工作就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怎样为农业的发展研究出真正好的技术。”他表示,农业科研单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农业技术的高产出和有效产出问题,希望涉农企业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钱”上,而是应该更加注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真正研发出低成本、高产出的双赢产品。

  “农业科技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主任许为刚表示,农业科技创新如何走好、走稳、走长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在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将二者更有效地分配、结合及使用的问题;二是农业科技创新更应该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原始的基础研究;三是要加强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四是希望国家在农业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和资金上,更多地向农产品主产区倾斜。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与农业技术含量不高的现状极为不符,农业必须提高科技含量。”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谭志娟认为,目前不少农技推广站经费严重不足,缺乏经费保障,农技队伍很难把先进技术传给农民。他建议,一要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制度建设,二要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第一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武义县更香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说:“农业科技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核心,以整合资源和创新机制为手段,以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为主要任务,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科学和技术。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将为中国农村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据了解,他今年递交的多份议案和建议中,更多的是涉及“三农”问题中的农业科技创新。

  俞学文说,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每1元钱的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对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回报高达9.59元,而教育、道路、通讯、灌溉、电力的回报只有3.71元、2.12元、1.19元、1.88元和0.54元,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是现代农业的第一生产力。他介绍说,农业科技成果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经过研发、推广、应用和产业化4个阶段,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农业科技发展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其融资需求具有规模大、占用时间长、风险较高的特点。

  “为使农业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农业企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主体,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俞学文建议,一是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政府牵线搭桥引导农业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的联合,必要的时候,农业企业可参股农业科研院所,从而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建立健全农业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二是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农业属弱质产业,农业品加工增值率低、效益差,建议相关部门对农业企业、农业项目企业和农业科技企业,确立以扶持企业基地建设为主,重点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新机制。三是农业发展银行要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拓宽贷款主体、延长贷款期限,发挥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科技研究及基础性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作用。四是加大对农业项目科技转换的审批力度,要适当放宽对农业科技项目的审批,引领农业科技更快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