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服务方式仍需升级

内蒙古巴林右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张廷玉

  支付结算是金融服务的一项主要功能和基础业务, 是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

  为此,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有关部门始终把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放在突出的位置, 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 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 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环境得以改善。

  但是经调查发现, 当前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供给与支付结算服务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矛盾, 支付结算仍然是农村金融服务当中的薄弱环节, 在现实需求面前表现出了很大的不适应和不符合, 成为“三农” 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函待进一步加强和有效改善。

  支付结算服务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业务的开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支付结算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不足之处。就我国当前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服务的发展现状来看,笔者认为,我国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服务意识落后。

  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重存贷款、轻结算”的管理模式在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日常管理中长期存在。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一线柜员也基本上沿用的是传统的支付结算业务处理方式,而没有在支付结算服务方面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这样一来,当农村信用社的一线工作人员在处理新的支付结算服务业务时,就会产生一些困难。

  第二,异地结算渠道不畅通。

  我国基层信用社的支付往账以及接受支付来账业务的处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需要采用同城票据交换的形式进行。除此之外,由于基层农村信用社各个网点之间的票据传递常常由人工来完成,这无疑会导致农村信用社汇兑业务效率的降低,使得异地结算渠道不畅通。

  第三,系统操作平台不完善。

  我国农村信用社系统操作平台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不同区域的农村信用社所使用的系统操作平台也不尽相同,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模式,而且各区域系统操作软件的版本纷繁不一,给跨省业务的有效开展设置了诸多障碍;其次,农村信用社系统操作平台存在较高的操作风险。比如,缺少操作说明, 没有详细的操作流程, 许多结算功能不能进行操作, 不同级别操作员的权限设计不严格等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业务的有效开展。

  第四,员工专业技能欠缺。

  由于农村信用社内部成员普遍忽视了支付结算服务业务,因此也就没有加强对相关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培训,这就很难保证农村信用社在处理支付结算业务时有充足的高素质人员。

  第五,县域内支付结算服务资源配置失衡。

  自中国人民银行推广了现代化支付系统和同城票据交换系统以来,各商业银行形成了全国联网的行内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但这些系统集中在城区范围内,农村地区覆盖极少。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成立以来,为全国农村信用社搭建了资金通道,但要彻底改变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平台缺乏的问题,还需假以时日。据调查,部分偏远地区农村信用社网点仍不能办理跨系统异地汇划,未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到目前只开通联社内部综合系统网,未实现全国联网,使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成本大大增加。

  第六,非现金支付遇到现实困境。

  农村信用社地处农村地区,受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条件制约,在改善支付结算服务手段、推广非现金支付工作中遇到了许多现实困境。

  一是目前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还不高, 农村支付结算单笔金额一般都相对较小, 通过转账结算很少能享受到收费上限的优惠。面对异地跨行结算和小额转账结算相对较高的收费, 农民为节省费用, 更愿意现金交易, 而不愿使用其他支付结算工具。

  二是外出务工农民已经成为农村居民中占比很大的一个群体, 也是对银行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要求较多的一个群体。但是,这些外出务工农民所在城市的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支付结算渠道常常不够畅通。农村地区一般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储网点, 农村信用社又因各省自成系统,所以,农民工在城里除持有“绿卡”或通过邮储汇划资金外, 其他只要出省打工几乎都要成为异地跨行业务, 也就是说都要支付相对较高的支付结算费用。

  这些都成为了农村信用社提升支付结算服务的难点,需采取特别措施加以克服。

  改进服务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大对支付结算服务的宣传力度。

  县级联社应加强对基层农信社支付结算业务宣传方面的督促检查和现场指导,着力构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宣传的长效机制,使基层信用社充分发挥服务窗口的宣传作用。通过基层营业窗口、宣传单、宣传栏等方式普及支付结算知识,并通过地方电台、电视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广大农村居民进行支付结算业务常识的宣传,并从农村客户对支付结算的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专题性的支付结算产品的推广和介绍,扩大宣传的深度。

  第二,需加强对一线业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一线员工应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支付结算业务的新知识,提高支付结算系统的操作能力,为搞好支付结算宣传工作打下基础,通过改进宣传方式,使更多的农村群众充分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支付结算工具。

  第三,合理配置农村支付系统资源。

  涉农金融机构应优化农村金融网点布局,加大金融科技和现代金融产品在农村的普及力度。要合理配置和优化ATM机、POS 机等现代支付工具的布局,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结算、代理、理财、咨询等中间业务以及银行卡等科技含量高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积极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同时,优化支付结算组织管理模式,提高基层营业网点业务系统的覆盖面,指导农村乡镇营业网点尽快开通支付系统和同城清算系统,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第四,加大非现金结算业务推广力度。

  一是推广各类非现金结算工具,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如刷卡有奖、消费折扣、降低手续费等优惠政策,加强银行卡支付、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个人支票、定期借(贷)汇等新型支付结算工具和业务的宣传推广工作。二是加大对农村支付机具设备投入,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有计划地安装一批ATM 机和POS 机具,发展一批生产生活资料销售、农产品经销的特约商户,充分利用机具进行结算。三是加强农村支付系统联网通用基础性建设,保证网络畅通,提高银行业务服务质量,解决好业务差错处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四是完善银联信息处理系统,实现银行卡跨行转账业务,在保证持卡人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结算速度。

  第五,构建城乡一体化支付结算网络。

  一是利用和发挥好农村信用社在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其点多面广的优势,依托现代化支付系统改进结算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加大科技投入,完善配套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二是要充分调动国有商业银行为农村地区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势利导使其在农村地区增设机构网点,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在畅通农村汇路,提升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水平中的作用。三是拓展支付结算网络辐射范围,使农民群众真正享受金融服务。要因地制宜,扩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面,畅通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渠道,切实发挥支付系统快捷、收费低廉的优势,让农民群众真正享受金融支付结算的服务。

  第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有效防范支付结算风险。

  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业务管理制度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在满足结算需要拓展业务的同时, 以符合内控管理的要求, 加强风险管理, 减少风险隐患, 严格防范结算风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