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学习雷锋精神 弘扬供销新风
——各地供销合作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

  图为青少年在家长带领下参观学习雷锋精神文化展。 易有章 摄

  四川南充市社

  雷锋战友讲述在供销社的岁月

  3月5日,四川省南充市供销合作社会议室,一位精神矍烁的老人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讲台,为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作“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展示供销职工风采”的报告。他就是雷锋上下铺的战友、“雷锋班”首任班长张兴吉。

  雷锋精神铭记于心

  1972年,张兴吉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被安排到原南充地区供销合作社下属的土产公司工作。土产公司主要是销售农副产品,直接为发展农业生产和为农民群众服务。张兴吉开车技术好,公司经理把公司一辆货车交给他,并让他担任公司车队队长。从此,33岁的张兴吉开始在地方上履行他一辈子学雷锋的誓言。

  1959年底,张兴吉从蓬安县永兴乡应征入伍,1960年被分配到10团运输连四班当班长,雷锋是该班战士。此后,虽经几番调动,但是直到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前的两年零八个月里,张兴吉与雷锋在一个锅里吃饭,上下铺睡觉,一起参加军事训练,一同驾驶汽车南来北往。1963年1月,国防部授予四班为“雷锋班”光荣称号,张兴吉作为“雷锋班”班长,代表所在部队接过“雷锋班”大旗,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供销事业里的“雷锋”不倒

  张兴吉老家在山区,离县城有50多公里,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山里的很多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乡亲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些山货烂掉。1972年转业回到家乡,张兴吉借拉货物路过家乡之机,每次都不忘为乡亲们带一些良种、化肥、农药和推广农业新技术的书籍,帮助乡亲们科学种田挖“穷”根;回南充时,又把乡亲们连夜从山里运出的农副产品带回城里,帮他们卖一个好价钱。但凡是绕道多用的油钱,他都一分不少地用自己的工资补上。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交通不便,没有班车。张兴吉开车路过看到生病的妇女、老人,他都主动停下来,顺路带他们一程。一天,他深夜摸黑赶路,灯光下突然看到前面路上两个农村青年抬着一位老人在奔跑。他赶紧停下来一问,小伙子边哭边说,父亲突发心脏病,没有车,只好抬着父亲往医院赶。张兴吉马上把老人扶进驾驶室,一路疾驶到医院,老人也因抢救及时,转危为安。

  后来,根据公司安排,张兴吉又当上了售货员。“不管干什么工作,雷锋精神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张兴吉说,“我当驾驶员,所开的车是全公司4台车里保养得最好的;当售货员时,从来没有和顾客发生过口角,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顾客都很喜欢到我这儿买东西。”

  2001年张兴吉退休了。退休后的张兴吉仍然闲不住,他贷款买了辆小车跑出租。“对残疾人以及困难的人,我从来不收车钱。”开出租车两年多,张兴吉亏了2万多元,直到现在每月还在还车贷。出租车不开了,他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经常带着孙子一起打扫大院里的清洁卫生,他还是大北街小学、涪江路小学、五星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为了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张兴吉有“三件宝”:一是他珍藏的几百张雷锋生前的照片和1963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学雷锋的新闻纪录片;二是雷锋生前战友联谊会制作的雷锋纪念章;三是50年前,他在当兵时的一套军装和一副老花镜。这“三件宝”是张兴吉宣讲雷锋精神的“行头”,他看得比命还重。

  张兴吉通过多年宣讲的实践,他把雷锋精神概括上升为“六种精神”:对党和人民无比热爱的“感恩精神”;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报国精神”;视人民为父母、甘当人民勤务员的“为民精神”;刻苦学习、勤于钻研的“钉子精神”;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

  张兴吉现在不仅是北京雷锋小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实验学校等全国3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还多次到西华师大、川北医学院、南充外国语学校为美国、英国等国的外籍教师和日本、巴基斯坦等国的留学生宣讲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成为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退休后11年里,张兴吉行了不止万里路,感召了不止百万人。

(青海俊 陆待君)


  湖北武汉市社

  举行“永远的雷锋”专题收藏文化展

  本报讯 3月3日至5日,湖北省武汉市供销合作社下属武汉收藏品市场联合硚口区文明办、武汉收藏家协会等单位,在收藏品市场举行了“永远的雷锋”专题收藏文化展。

  本次展览以“传承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主题,展出了“湖北收藏雷锋第一人”黄德宝20多年来收集的近两万件藏品,有报刊书籍、宣传画、音像磁带、邮品、证章、日常生活用品等数十类。著名画家刘三多早期创作的雷锋《苦难的童年》及其他雷锋画像也一同参展。

  展厅内众多的雷锋收藏品和循环播放的雷锋老电影,吸引了很多观众,很多市民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丰富的主题展。一位刘先生参观后十分感慨地说:“时代不管怎么变,雷锋精神是值得永远提倡的,也永远不会过时。”连日来,到武汉收藏品市场参观的达5000多人次,有70多岁的老年人,也有10几岁的学生,还有全家三代人一起来的;武汉市供销商校还集体组织了30多名学生来参观;武汉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事业单位团委及辖区各街道也纷纷组织青年和居民志愿者前来参观。3月5日,武汉收藏品市场还举行了“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易有章)

  短 评:

  在雷锋精神的传承中丰富供销精神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也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回想雷锋同志的事迹,雷锋精神除了体现出他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高尚道德外,还体现出一个年轻人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对工作无限热爱的崇高职业精神,而这一切都包含在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人生观之中。对于供销合作社人来说,雷锋既是我们的道德楷模,更是我们的职业楷模。

  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合作社的职工在没有道路、没有场地、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用扁担把农村急需的各种商品物资运送到农民群众手中,同时又把农民生产出来的大量农副产品收购起来转运供给城市和企业;他们不畏高山路险,身背货篓爬大山,只为给农民送去生活所需的一针一线,一人辛苦换来万人甜。供销合作社人用扁担、用背篓诠释着“雷锋精神”中不畏艰苦、不计得失、全心奉献的崇高的职业精神内涵。而在新时期下,供销合作社告别了扁担与背篓,遍布城乡的“新网工程”网点、农民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成为了扁担、背篓的新形式,我们又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扁担精神”和“背篓精神”呢?

  供销合作社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曾一度在发展中遭受挫折、丢失市场的供销合作社,要想扎根农村再成“龙”,更需要学习雷锋精神内核中的高境界、纯理想、大目标。

  供销合作社需要提升自己的服务品质来强化市场号召力,来丰富“供销合作社”这一品牌新的时代内涵,来树立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重新赢得至高无上的诚信度与荣誉。而完成这个行业理想,没有像“雷锋精神”、“扁担精神”、“背篓精神”所体现出的那种纯粹的、高境界的职业精神支撑是办不到的。

  高尚的精神总是拥有着跨越时代的生命力。今天,怀着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的坚定信念,向着打造供销合作社百年老店的远大目标,让我们重新领悟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在雷锋精神的传承中丰富新时代的供销精神!

  (刘畅)


 

  安徽合肥市社

  开展学雷锋“党员服务日”活动

  本报讯 3月5日上午,安徽省合肥市供销合作社以“学雷锋、讲奉献”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党员服务日”主题活动。此次学雷锋主题活动由市直机关工委发起,旨在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

  在此次“党员服务日”活动中,合肥市社结合自身产业特色与行业特点,开设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三农”服务、惠农小额贷款及幼儿教育等项目的政策咨询服务。同时,对部分直属企业和供销合作社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产品进行了展示和推介,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产的茶叶、皮蛋、咸鸭蛋等,也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各种金银纪念币。活动中,去年荣获合肥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直属企业职工徐兆军带领他的同事,组成了水电维修服务小组,义务为市民提供水电维修服务,并对因各种原因当天不能解决的事项进行登记,另行约定时间上门解决。活动现场气氛活跃,来往的群众对幼儿教育、小额贷款项目及银山棉麻公司展示的纪念币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驻足咨询、索取相关材料,庐江县一家茶叶公司更是与市社恒汇小额贷款公司就支农资金贷款项目当场签订了合作意向。

  合肥市社此次自行组织的“党员服务日”活动在为群众提供各种政策咨询及生活便利的同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既弘扬了雷锋精神,又充分彰显了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新形象。

  (皖讯)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