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至1979年期间,笔者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做编剧,演员唐国强被借调在“八一厂”做演员,主演由该厂拍摄的故事片《走在战争的前面》里的男主角,我们同住在“八一厂”招待所里。唐国强是1952年生人,比笔者大一岁,因为彼此年龄差不多,情趣也相投,所以很谈得来。那时,笔者应“八一厂”故事片室责任编辑金东贤(已病故)先生要求,常去电影厂摄影棚里看演员们拍电影,以丰富创作经验。那一年,“八一厂”在刚建成的最大的四号摄影棚里同时拍摄两部故事片,一部是由刘龙主演的反特片《猎字九十九号》,一部是由李默然、唐国强等主演(唐国强为3号人物,1号人物为李默然)的《走在战争的前面》。笔者最爱看的就是唐国强主演的《走在战争的前面》里的李铁成角色。
唐国强开始时的演员生涯
在这以前,唐国强在1975年期间已经为“八一厂”主演过一部叫《南海风云》的故事片,饰演男主角于化龙,但所演的角色在观众中反映很一般。在演《走在战争的前面》里的李铁成角色时,唐国强想有所突破,演出名望来。他曾经对笔者说:“我感到我演军人还是能够找到感觉的。不知道这次能否演好?”笔者很喜欢唐国强的坦率,就鼓励他说:“我看没有问题的,你把握角色还是把握得挺到位的。”唐国强苦笑笑说:“这只是咱俩说说,成功不成功要看导演的评价才行。”
后来,每当笔者在摄影棚看了他的剧情分镜头拍摄后,他都立刻来问我:“朋友,怎么样,看我演得到不到位?”“不错!”笔者总是以夸赞的口气说,“我不会表演,但我看了很感动,就像见到真人一样。”见我一个劲地夸他,唐国强也很高兴。可还是鼓不起劲地说:“朋友,要是导演这么说我就伟大了!”
后来,这部电影拍得导演倒是满意了,可由于种种原因,在观众中反响还是不怎么大。唐国强为此也苦闷过一阵子。
进入1979年,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复兴。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上马故事片《小花》,正在找男一号演员,有人推荐了唐国强。唐国强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北影”试镜头。他临赴任前,以忐忑的心情对笔者说:“我换个地方看看能否时来运转……”笔者鼓励他说:“这次你一定能够成功!”
后来,唐国强果然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由他担纲男主角的影片《小花》被誉为中国军事题材影片创作在观点和手法上一次成功的尝试,该片荣获了该年度的“政府奖”、“百花奖”,唐国强由于出色的表演,也获得了文化部青年优秀创作奖,并随中国电影代表团首次参加当年的戛纳电影节。
唐国强的一次请客
唐国强是1978年从青岛话剧团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在这以前他都是被“八一厂”借用的。记得他在办好一切调动手续后,还特意请了几位处得比较好的演员,像女演员刘晓庆、陈冲、张力维、李秀明;男演员陈佩斯、葛优等当时在“八一厂”拍电影的演员,再就是请了作为他好朋友编剧的笔者。当时正处在“文革”结束后的上世纪70年代末期,各地的餐饮业都很萧条,北京也是一样,堂堂六里桥附近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周边就没有个像样的饭店。唐国强请客就在“八一厂”招待所的食堂里进行。在这以前唐国强曾征求过笔者意见说:“你看在‘八一厂’食堂办桌行吗?”笔者说:“怎么不行?不是挺好的吗?也不光是为了吃好的,主要是表达对你祝贺的意思就行了,要想气派去北京饭店那倒是气派,可你唐国强花得起吗?”笔者说这话不是寒碜唐国强,是有它的道理的:那时电影演员的待遇很低,像唐国强这样刚调“八一厂”的演员,工资待遇更低,请客能在食堂多加几个荤菜就很不错的了!所以大家都主张他就在“八一厂”招待所食堂里办,也想为他省点钱。后来这桌饭请得还真不错,钱花得不多,吃饭的人都感到特满意。原因就是唐国强这个人的人缘特好,他自借调来“八一厂”这几年,一直都在这个厂招待所食堂吃饭,与食堂的师傅们处得很融洽,食堂的大师傅们特别喜欢唐国强这个演员,对他调来“八一厂”非常的欢迎。而他这次在食堂宴请的又大多是美女演员,也是食堂的靓点。因此,食堂管理员对大师傅们说:“唐国强在我们食堂请客,一定要做好,就是赔点钱也没关系!”因而,唐国强一次请客仅仅花了20元(也是当时他半个月的工资),让大家吃上了山珍海味,都特感谢他的好客。记得在席间唐国强给大家敬酒时,刘晓庆就开玩笑地说:“今天我们唐大帅哥请客,食堂大师傅们都格外的用心,做了这么多的好菜,我们可得一醉方休啊!”李秀明是第一个举起酒杯响应道:“我从来不喝酒,今天我破例了,先干为敬!”说罢一饮而尽。
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大概都不相信,那时的商品特匮乏,买什么都要“票”,就是唐国强宴请大家用的茅台酒也是食堂管理员找关系特批的,因为那时一般人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像茅台这样的高档酒。
唐国强的演艺冲刺阶段
唐国强自1978年调入“八一厂”后,“八一厂”可把他“人尽其才”了,除了中间有借到别的电影厂拍电影外,就在“八一厂”自家,也是一部接一部地没有停止过。他的成名作要数故事片《今夜星光灿烂》。在这部影片里,唐国强扮演剧中的男主角何战云,由于他在这部影片中对角色把握得到位,公演后反响很大,唐国强的大名也就在广大观众中流传开了。后来,这部电影获得国家“文汇”电影奖。有了这一次小小的胜利,唐国强感到自己大有希望,他高兴地对笔者说:“我现在总结过去的不成功,主要还是角色创作上的雷同。同样是演军人,为什么别人把角色演活了,而我演的都是‘奶油’型……我现在算是摸到门了!”
就是因为唐国强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从成功里总结不成功的经验,并且下决心重新雕琢自我,因而他的演技有所突破,在当年他主演神话故事片《孔雀公主》中傣族王子,他的戏路宽了,一改过去的“奶油兵”味,把一个古老的傣族爱情传说演绎得如诗如幻,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后来该片获得中国首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仅仅在1978年、1979年两年间,唐国强在“八一厂”还先后参加了故事片《路漫漫》、《四渡赤水》的拍摄,在这两部影片里,他演的角色都很出色,均获了奖,其中《四渡赤水》还荣获“金鸡特别奖”。他曾对笔者说:“我现在是不断地进步了,但对角色的把握还是精不起来!我一直在为把握角色而困惑。”笔者很理解他当时的心态。唐国强还向笔者表示说:“在演技上只要我自己不倒,别人就不会把我比倒的!”
再后来,赶上北京电影制片厂上马故事片《小花》,他有幸同女明星刘晓庆、陈冲在剧中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小花》的成功让他信念大增,拍片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恰又赶上北京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环》上马,他不顾别人的白眼,毛遂自荐地扮演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男一号赵蒙生。由于有前几年多个角色的展示,他得到导演的认可,出色地塑造了赵蒙生这个角色。后来在总结演这部戏的得失时,他对笔者说:“这是我从影以来扮演难度较大、内心世界最复杂的人物……中途我都担心胜任不了这个角色了!是导演给了我勇气,我还是拿下来了,最后成功了!”
《高山下的花环》给唐国强带来了更大的荣誉,在当年度的百花奖最佳男主角评选中,唐国强的得票居第二位。虽然没有拿到第一,但他用自己的实力证实了自己的演技。也可以说,唐国强饰演《高山下的花环》中的主角赵蒙生,也成了他表演生涯中的一个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