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3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英若诚之女英小乐


  英小乐与父亲英若诚

  英小乐是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英若诚之女,作为英式家族的重要成员,英小乐很少谈及自己的家世,并尽量淡化自己事业与家族的关系。

  英小乐自小学画,先以装饰画和剪纸见长,12岁入北京市少年宫绘画组,接受传统西画教育和木板水印木刻的学习,14岁时便有作品入选“全国少年儿童美展”。然而,英小乐的绘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1968年,应响应祖国号召,英小乐与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分赴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英小乐被分配到了辽阔的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这段日子对于英小乐来讲是异常艰苦的。面对荒原百里不见人烟的世界,伴随她的只有牛羊、蓝天白云和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英小乐在这里过着游牧人的生活。冬日里靠冰雪融化的雪水止渴,垦荒时使用最原始的农具,就连拴马绳也要靠自己亲手用羊毛和马鬃混合捻成。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英小乐依然没有放弃学习,放弃她对绘画艺术的追求。每次探亲,她都要远去北京买宣纸,然后在蒙古包里昏暗的羊油灯下进行着她的绘画创作,直至她在大草原的插队生活结束,英小乐也从未扔掉画笔放弃绘画艺术。自1977年从内蒙古大草原回来之后,英小乐画了将近6年的陶瓷图案。为了追求绘画艺术上的更大突破,英小乐放弃了当年的“铁饭碗”,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1984年英小乐来到芝加哥与丈夫团聚。英小乐开始接触美国社会,开始接触当地的艺术界。英小乐真切地感觉到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由于中西方审美情趣的不同,一向自己看好的好画,外国人反而不喜欢。基于这些中西差异的研究,英小乐最终把自己的艺术创作定位在了抽象艺术和水墨兼顾之路上。为此她大胆地尝试,最终把中国的笔墨精神和艺术尊严融入到了西方的绘画技法和意境当中,从而将中西的两种文化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画风和对绘画艺术的理解。

  1989年英小乐在日本东京“川上画廊”举行个展。1991年加入“北美中华艺术家协会”。1993年参加芝加哥亚裔协会主办的“INFLUENCE”画展。同年参加“DUPAGE”美协之年展并获二等奖。1996年,经过挑选,她们组建了由十位中国旅美女画家组成的“凤凰画会”,组织并参加了一系列画展,1997年参加“北美中华艺术家协会”在天津和深圳的画展。

  2000年,英小乐同几位旅居芝加哥的画家筹办在北京的画展,画展获得了圆满成功。在那一刻,英小乐感到无比的幸福,她的成功源于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英若诚简介

  英若诚(1929—2003),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戏剧协会理事,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剧本室主任。译有《茶馆》、《奥赛罗导演计划》等著作。先后主演了《骆驼祥子》、《茶馆》、《推销员之死》等经典名剧。此外,在影视表演方面,也取得了蜚声中外的成就,是中国老一辈演员中唯一堪称“国际明星”的艺术家。(张美综合整理)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