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业小县做活供销大文章
——贵州省余庆县供销合作社发展纪实
本报驻贵州记者 唐中理 李长龙

  贵州省余庆县是贵州省几个小县之一,全县人口只有20多万,且远离铁路和高速公路,工业基础薄弱,属于农业小县。然而,就在这种环境中,余庆县供销合作社却实现了大跨度前进,“十一五”期间,利润总额比“十五”翻了两番多,先后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贵州省社授予“全国供销系统文明服务示范单位”、“贵州省十强县级供销社”、“贵州省供销系统先进单位”等称号。

  基地建设带动农民致富

  努力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帮助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集约化程度和规模效应,是余庆县社一直常抓不懈的工作。该县社对农副产品进行了整体规划,根据区域特点和种植要求,因势利导,帮助农民和企业建立了一大批较具规模的生产基地,如构皮滩柏果山绿茶基地、白岩茶场基地、富源茶场基地、回龙苦丁茶基地、大乌江水果基地、龙溪养殖基地、松烟官仓精米基地等等,既带动了农民致富,又为县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了发挥基地效能,余庆县社以合作社为载体,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提高农民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围绕基地建设,该县社先后组建了16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1500多户,产业也拓展到茶业、水果、养殖、花卉、苗木等多种服务领域。其中,由构皮滩供销合作社控股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皮滩茶业有限公司就组织农户800余户,年助农增收80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新网工程”构建现代物流

  余庆县社结合国家“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有关政策,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初步搭建起城乡一体、上下联动的流通体系。余庆县社主任姚忠武说,供销合作社的办社宗旨就是为农服务,围绕服务“三农”才能做好大文章。供销合作社无论怎么改革改制,为农服务的宗旨不会改变。只要围绕服务“三农”做文章,各级政府就会大力支持。他说,余庆县所有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四位一体”推进的。所谓“四位一体”就是政府推动、龙头企业带动、配送中心牵动、基层网点联动,各种资源有机整合,项目才能顺利实施。比如建设大乌江水果基地,政府就做了大量工作。现在,该基地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00多万元,助农增收120万元,实现了供销合作社和农户的双赢。

  几年来,余庆县社累计投资500多万元,大力发展日用工业品、农资、农产品、烟花爆竹和再生资源五大营销网络,已建成村级日用品农家店80个、改造提升农资店35个、发展烟花爆竹连锁经营店28个、组建废旧物资回收网点10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县各村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资供应方面,该县社强调价格合理、配送及时、服务到家,在农村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多年来,他们在农资市场中的份额一直保持在75%以上。

  社属企业壮大供销社实力

  余庆县社有计划地推进社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股份制改造,增强企业活力,不仅使资产迅速增值,还重新返聘下岗职工120多名,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组建构皮滩茶业有限公司时,吸纳18名职工入股,县社出资260万元,职工出资240万元,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几年中,该公司就从县级龙头企业升级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龙头企业。松烟官仓精米加工也采用股份制改造,吸纳12名职工入股,使企业迅速扩大,效益提升。现在,该企业年产精米6000多吨,创产值1000多万元。

  余庆县社还进一步盘活现有资产,利用闲置仓库改建农资、日用品配送中心4个,建成综合农贸市场2个、超市15个,使供销合作社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外,余庆县社还实施了一批新项目,创出了一批新品牌。随着余庆县绿色食品加工项目、茶叶精加工项目、生猪标准化养殖场、肉牛标准化养殖场等新项目的建成,余庆县社把品牌建设放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运作,通过品牌建设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在建设水果基地时,余庆县社主动与贵州省农科院联合,推广优良品种,学习先进种植技术,以优异的品质去占领市场;在开发官仓精米时,该县社一边推行绿色种植,一边挖掘官仓贡米的历史内涵,进行广泛的品牌宣传,有效地提高了“官仓牌贡米”的知名度。现在,“官仓牌贡米”已畅销贵州、重庆、湖南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