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3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事业单位改革刍议

杨 川

  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经过一个时期的试点之后,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目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事业单位改革正在总社的直接领导下统一推进。如何搞好这项紧迫而又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才能全面完成的重要改革工作,笔者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中的体会,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直属事业单位是供销合作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服务总社、服务系统、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因此,事业单位在制定本单位改革方案,推进本单位发展过程中,应当具备3种意识。一是要有大局意识。要站在供销合作社事业全局的高度,按照总社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提方案,定职能,谋发展。不能自行其事,过分强调局部利益。二是要有角色意识。要认清本单位在供销合作社事业总体布局中处于什么位置、具有什么优势、能够发挥什么作用。要根据中央和总社的定位,突出主业,扬长避短,改出特色。三是要有责任意识。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任务重,政策性强,既要促进事业发展,又要保障职工利益,必须稳中求进。这就要求我们抱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事业责任心,精心谋划,细致安排,认真负责地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吃透文件,把握要旨。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出台的文件比较多,除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外,还有中编办印发的《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通知》,国办印发的《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共9个配套文件),中办和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的文件尚待印发。这些文件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务必要反复学习,认真解读,全面领会,防止偏差;务必要用好、用活有关政策,依靠政策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从大处着眼,笔者认为中央的精神有4点尤为重要。一是着力发展。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不是简单的精简人员、减轻财政负担,而是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为目的,是要解决一些事业单位定位不清、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方式单一、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等等问题,对事业单位来说,是挑战,但更是机遇,万万不可消极观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可以说这次事业单位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我们的事业是否健康发展。二是分步实施。按照中央要求,今后5年,首先是清理规范,2012年3月底以前基本完成;其次是完成事业单位分类,2013年前完成;再次是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建立起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十分明确。我们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步步为营,做好阶段性工作。三是综合配套。这次事业单位改革分类是基础,但涉及到机构编制管理、法人治理结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财政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配套文件多,具体规定多,是一项涉及长远的系统工程,一定要综合考虑,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四是稳步推进。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意把握节奏,不搞“一刀切”;要加强舆论宣传工作,确保和谐稳定;要发挥党组织作用,用事业凝聚人才,以人才推进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单位和职工利益。

  三、认真清理,科学分类。清理规范和科学分类是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两项紧迫任务。清理规范是为科学分类打基础、作铺垫,科学分类则关系到单位的职能定位、发展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清理规范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要搞准“身份证”,管好“户口本”,理清“社会关系”。事业单位要对自身的批准设立、变更、编制核定数额、经费拨付方式等情况,做到历史沿革清楚,证明文件齐全;要对自身举办的二级企事业单位认真梳理,了如指掌,撤销还是整合,要本着有利于发展、有利于科学分类的原则,果断处置;要对与自身有着各种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心中有数,应对有方,避免影响到分类改革。在单位的科学分类上,要注意3点。一是当下、未来工作兼顾。事业单位分类不以机构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为依据,主要看近几年的职责和特点、未来的职责任务和发展方向。把当下公益性的任务做足,规划好未来的公益性事业,是确保事业单位定性、分类的关键。二是一类、二类综合权衡。一类、二类事业单位的确定标准不同,人、财、物的管理方式不同,未来发展的路径有别。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统筹考量,慎重决定。不同单位的发展模式,人、财、物状况,服务行业、服务“三农”的任务差别,决定着分类的差别。对不同的单位而言并非只有一种选择,并非某一类一定有利,某一类一定不利。三是积极争取支持。供销合作社的事业单位普遍规模较小,缺乏政府支持。在分类改革中要多与上级领导机关和政府部门沟通,反映情况,交流思想,加深了解,求得支持。要以分类改革为契机,着眼发展,做大做强。

  四、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管理是保证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目前供销合作社企事业单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员结构失衡、管理粗放。这次事业单位改革的配套文件许多都涉及到管理。认真研究这些文件规定,逐步落实到我们的管理工作中去,是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良机。中央文件涉及管理的重点是人、财、物,政策规定多,自选动作少。第一,调整人员结构。要对新进人员全面实行公开招聘,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提高新进人员素质;要推行竞聘上岗制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加大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力度,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或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第二,规范财务管理。要重视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所有收入纳入预算,统一管理;要规范收支管理,量入为出,开支合理合法;要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督,防范负债风险。第三,严格资产处置。要清产核资,明晰产权关系,核实资产数额;要完善资产处置报批手续,防止违规处置资产;要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加强对投资企业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第四,完善分配激励制度。要根据单位发展进程、财力状况、物价指数、地区工资水平综合确定收入分配;要重视基础性绩效工资发放,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要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导向作用,向重要岗位、突出业绩职工倾斜;要采取多种激励形式,重物质奖励,也要重视精神鼓励。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