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接受本报采访的两会代表委员认为,报告将发展农业科技提到了重要位置,而开发新型农资产品、引导农民科学种田、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孙宝启表示,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农业科技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契合了农业发展的现实。他说,尽管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但从根本上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粮食安全的潜在不确定因素还继续存在,未来要切实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最终还是依靠农业科技。
孙宝启表示,实现粮食继续稳产高产,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在种业,未来良种在保障粮食增产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与此同时,孙宝启认为,化肥对农业的贡献是巨大的,现代农业已经离不开化肥,但近些年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水源污染和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愈益突出。从化肥研发角度而言,将来一是要大力研发缓控释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合理减少化肥用量;从化肥使用环节而言,要在农户当中大力推广科学施肥知识,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适度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临沭县农业局农经中心主任刘建文建议,大力推广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推行“良种+良肥+良法”的生产方式,按照农机、农艺结合原则,倡导农业部重点推广的机械化深施技术,努力改变农民撒施、表施、浅施等传统落后的施肥方式方法,使肥料、农药、农机具这些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新技术结合起来,发挥更大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水利厅厅长纪冰分析说,当前,安徽中低产田面积大、比重高,这已经成为制约安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但同时这也是农业增产的潜力所在。中低产田的显著特点是产量水平低而不稳,主要原因是水利设施薄弱、土壤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不高,加之农田灌排条件跟不上和耕作粗放、大量施用化肥等,引起土肥流失、土壤板结。因此,加强水利综合治理是改造中低产田的前提条件和重点任务。
链接: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农业科技,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