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链接:破窗效应
依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的汽车破窗实验,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如果有人打碎了一幢建筑物窗户的玻璃,而这个窗户又没有得到及时修理,人们就可以受到这扇窗户的暗示而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这幢建筑物被打碎的玻璃会越来越多,最后变得破烂不堪。这表明,小问题任其发展,就会给人一种暗示作用,违规违纪和犯罪现象就会滋生繁衍。由此,联想到农信社的合规文化建设,亦应防微杜渐,防止出现“破窗效应”。
当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金融竞争日趋加剧。加之农信社体制先天不足,营业网点遍布城乡,各地法人机构各自为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缺乏有效统一的合规理念,致使部分地区合规问题屡查屡犯,金融案件时有发生,合规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为此,各地农信社普遍加大了金融监管力度,并组织开展了合规建设年、制度执行年、案防治理年和案件防控“回头看”等活动,“合规保障发展”、“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为合规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就风险防范而言,构建合规文化建设的前提是“窗好”——如果小毛病不解决,出现了问题放任自流,违规现象就会逐渐蔓延,规章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制度健全了,关键是落实,制度再好,也要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提高执行力,抓好“护窗”工作,要防止因制度落实不到位,引发案件风险,或是操作出现纰漏授人以柄,甚至引起媒体关注或热炒,引发舆情风险,造成工作的被动;发现问题,要做好“补窗”善后工作,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并严格“问责”,让坏风气、坏习惯无有可乘之机,企业风气才会越来越好,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防止合规文化建设中“破窗效应”,还应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倡树全合规文化理念。重点加强全员合规教育和培训,注重人文关怀,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员工合规的自觉性、主动性,促进合规文化从“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转变,实现全员合规、人人合规,有效控制合规风险。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只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合规文化才有孕育空间、成长土壤。因此,必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制度规章,规范经营业务流程,对现行规章制度要及时完善改进,及时修复“第一扇被打破玻璃的窗户”。
第三,构建风险控制的全覆盖“网络”。要以风险管理为依托,立足“风险”点,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按现有业务条线进行科学分类,对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梳理,落实风险控制要点,构建前、中、后台相互分离、相互控制的制约体系。
第四,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要加大违规成本支出,严格责任追究,通过高强度惩戒进行有效遏制,杜绝违规行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现象,在实践中促进全员自觉形成“文化”渗透,并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合规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