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千橡互动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10年12月,千橡互动更名“人人”,英文名称为:Renren Inc。一直以来,陈一舟都被外界视为一个“善于资本运作和整合资源”的创业者。他曾经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融资纪录,他买了大量创业公司和项目,他还在2011年把人人送到了华尔街,而且仅仅几个月之后,他又斥资8000多万美元收购了56网。2011年11月,人人公司以7240万美元卖掉所持艺龙股份,陈一舟3年挣得5100万美元。与此同时,像许多中国概念股一样,人人网也经历了股价的大起大落。其实这些在不缺钱的时候大额融资的背后,原因之一是源于一个连续创业者深深的危机感,二是资本市场对于一个互联网连续创业者的信任。
陈一舟和张朝阳、丁磊等人几乎同时登上中国互联网舞台,但最晚迎来人生的高潮。12年来,他在中国互联网产业中寻寻觅觅,参与过五花八门的项目,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堪称中国互联网“杂牌军总司令”。但最终,他在社交网络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并让自己一手打造的人人网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社交网站。
在互联网拼搏12年才迎来“释放”的陈一舟深知,与张朝阳们相比,自己不属于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幸运儿,他只能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继续坚持,不断前行。
人人登陆纽交所,开盘价为19.50美元,股价一度冲到22.11美元,最终收盘价为18.01美元,较发行价14美元大涨28.64%,首日交易量为9076万股,市值达71.15亿美元,仅次于腾讯、百度以及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为了这一天,陈一舟已经奋斗了12年。
首战失利
只要你信仰中国互联网,任何时候进场都不晚。陈一舟的创业史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1998年的中国互联网无比精彩,当时一批互联网公司在这一年内集中涌现。丁磊的网易、马化腾的腾讯、周鸿祎的“3721”都在当时初露锋芒。
此时的陈一舟还在斯坦福大学里攻读MBA及电机工程双硕士学位。
斯坦福大学有着悠久的学生创业传统,现在叱咤风云的惠普、Sun、思科、雅虎、Excite、易趣等公司,都是从斯坦福大学出来的年轻人创办的。在这些不定期到访的公司总裁发表的创业感悟中,陈一舟的创业激情被点燃了。
恰在这时,他认识了当时堪称是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最优秀的两个留学生——周元帆和杨宁。周云帆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入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而杨宁则是在密歇根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后,进入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的。
三个不安分的年轻人经过一番谋划后,开始踏上了改变人生的里程。经过商讨,三人将创业目标聚焦在虚拟社区。虽然落后于张朝阳、丁磊、马化腾等人,但总算搭上了那一班创业的快车。
1999年,是中国互联网的狂欢时刻。当年6月,陈一舟、杨宁、周云帆也随着这股大潮回到北京,创办了ChinaRen.com——沙岭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陈一舟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云帆任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财务官,杨宁则担任首席技术官。
对于当时创业的艰难,陈一舟记忆犹新。公司刚成立之时,为找到合适的技术人员,他和周云帆、杨宁专门跑到清华大学的学生宿舍楼,沿着楼道逐一敲门,经过他们3个“海归”一通忽悠,一批学计算机的学生被说得热血沸腾。
然而,准备大干一场的陈一舟在创业时机上并未选对。ChinaRen虽然作好了“烧钱”的准备,但没想到当年的互联网泡沫来得太猛,它最终没能抗过这轮风暴。虽然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用户数量发展到100万人,但ChinaRen最终仍然难以逃离出售的命运。卖给搜狐时,公司账上的现金只够维持一个月。
对虚拟社区梦想的首次追逐,陈一舟碰壁而回。
十年沉浮
在搜狐公司副总裁的位置上呆了半年,陈一舟决定离开,并希望“开一个价值10亿元以上的公司”。
他来到美国硅谷之外另一个科技工作者云集的地方——达拉斯,并将第二次创业的方向定在光通信领域,但没想到迎接他的是又一次失败。在新公司发展的关键期,“9·11”事件一下将美国经济打入严冬,网络运营商不再将资金投入到基础建设中,这使得陈一舟的光通信技术一下失去用武之地,设想中的“10亿元公司”就这样胎死腹中。
两次创业失败,对陈一舟的打击巨大,也促使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前途。这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将自己关在家中,闭门读书,整理思路。足足过了半年,他才彻底缓过来。
在陈一舟闭门“疗伤”时,中国互联网却正迎来自己的春天。2002年,在互联网泡末中命悬一线的网易依靠手机短信业务成功复活。而当时和他一起创业的伙伴周云帆和杨宁在卖掉搜狐股票后,于3月18日创办空中网,并于2004年7月9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这让陈一舟看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2002年11月,他带着30万美元投资回到中国。回国后,他以SP(无线增值服务)业务为基础创办了邀发短信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半年后,公司开始盈利。
公司运营渐渐好转,陈一舟再次看到了社区的力量。他发现,SP业务可以同互联网内容紧密结合,而且社区可以创造出足够多的内容。于是,他成立了千橡互动公司,并推出DuDu网。此时的陈一舟,看着一批批同时创立的公司迅速成长,也极度渴望自己能获得资本的认可,于是开始了狂飙突进的业务扩张和收购。2006年,千橡旗下已聚集了猫扑、DoNews、DuDu、Pcast、UUME、5q、renren等近十个子品牌,业务类型涉及当时几乎所有热门概念,以至于陈一舟的名片上要印上大串的网站Logo。
一系列扩张行动后,外界对千橡互动的估值已经接近10亿美元,陈一舟似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但这种狂飙突进式的收购却给陈一舟带来了更大的危险。
在千橡互动拿到4800万美元投资的一个月后,旗下SP业务突遭寒流,在政府整顿下,整个SP行业一下进入冬天,利润像水蒸气一样快速蒸发。空中网、华友世纪和灵通网等老牌SP纷纷受到重创,而千橡互动也未能逃脱此劫,收入锐减。
此时的千橡正遭遇多业务平衡发展带来的苦恼。在少了SP业务带来的现金流后,多元化业务的弊端一一呈现。由于产品实在太多,从测试到运营维护再到推广和服务,当时千橡旗下各个业务的负责人都不得不在极短的时间内接受名目繁多而且各不相同的任务。而更为关键的是,陈一舟此时似乎也失去了方向。
在公司形势最严峻的2007年,陈一舟学会了玩德州扑克这个游戏,并从中悟出一套管理心得——搞互联网,干公司,不比一时大小,但比谁气长。
他将这套从游戏中悟出来的管理心得应用在实践上,开始为千橡瘦身,将千橡旗下的视频业务、客户端等单元纷纷砍掉,猫扑门户从100多人砍到20多人,并将总部从位于北京CBD核心区的中国人寿大厦迁到了现在的静安中心,租金降到原先的1/3。此举虽大伤筋骨,但却为千橡赢得了喘息之机。
作为巴菲特的跟随者,从这次惨痛的教训中,陈一舟终于理解了这位投资大师的忠告:每个人在做事前都要画一个圈。圈内是自己熟悉的,而圈外是一个未知的天地。做事情,做投资,一定要从圈内着手,并且做的事情越少越好,最好只专心做一个。
圆梦
在千橡陷入危机的2006年,陈一舟作出了两个现在来看最为明智的决定:收购校内网和进入网游领域。网游加社交的模式,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也有了重新一博的念头。
2008年4月,软银资本孙正义投资千橡4亿美元,一时引发轰动。巨额资金的注入,让陈一舟豪气冲天。
陈一舟给“校内网”换了件外衣,将“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当时的校内网已经从中国最大的校园SNS切换成为中国最大的白领SNS网站。
2011年5月4日,陈一舟迎来了幸福的一刻——人人公司终于顺利上市。
挑战犹存
“上市前,我做企业的心态没变,上市后的心态仍然是做一家基业长青的公司。”陈一舟说。
回顾公司12年的发展,陈一舟认为自己歪打正着地走了一条相对正确的道路。而这条道路是巴菲特曾经给斯坦福商学院的毕业生指出的道路:要和一群狂热者(极客)为伍。而创办千橡到现在,他始终自信地觉得,他是在与一群极客共同生活和战斗。为此,他将公司员工称为“兄弟”。
公司虽已成功上市,但对于陈一舟及人人网来说,未来仍需从多方面来证明自己。
人人上市后,今后的战略规划是什么?陈一舟说,自己能想清楚的只有30年,这30年要做的事就一件——做最好的社交网络(SNS)。
但在未来,身披Facebook光环的人人如何继续打动资本市场?这对陈一舟来说,显然还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命题。
而他眼前的问题是,人人公司上市后的第二天,股价便出现了下跌,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中,人人公司股价连续高开低走,一周之后跌破发行价。
对此,陈一舟表示:“人人股价的下滑,在于投资者还不清楚人人公司的业务。我的目标是让人人公司成为一个基业长青的公司,短期内的低迷并不能反映出公司的价值。”他还表示:“2006年的那场教训,让我做事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不再在短期内追求规模效应,而是以一个成熟稳重、长期的心态来管理企业。”
陈一舟虽然给了自己两年的时间来缓冲,但市场似乎不愿意等这么长的时间。目前,人人在中国的竞争对手包括用户过亿的腾讯朋友、开心网、豆瓣以及飞速发展的新浪微博。面对这些对手的挑战,陈一舟的压力不小。
在他看来,在互联网上,有两类人。第一类人是幸运儿,以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的创业者为代表,他们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候抓住了历史机遇,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而另一类人则没那么幸运。而互联网的魅力就恰恰在于,随着技术的变化,会不断产生新的挑战和随之而来的新机遇。所以,后面一类人失败了多次,却仍在坚持。而这类人的最大特点是:在技术的迅速变化中,毫不畏惧激烈的竞争,由此得以在市场的夹缝中探索、战斗和生存。很显然,陈一舟就是这种人。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