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天津市供销合作社
问道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秦克江 罗会谭 马少元

(本组图片均由天津市供销合作社提供)    

  如何适应市场需求,打造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近两年,天津市供销合作社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农超对接”入手,加大试点示范力度,着力打造流通平台,积极推进产销对接,初步探索出了有自身特色的鲜活农产品经营模式。2011年天津供销合作社系统各类经济实体直接销售农产品近10亿元,搭桥推介各类农产品10多亿元,在稳定市场、平抑物价、安全消费、助农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市领导的好评。

  编 者 按:

  日前,我国确定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方面,要求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并在消费环节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和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而近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利用自己根植农村的网络优势,在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加强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因地制宜,不同地区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模式,在稳定市场、平抑物价、安全消费、助农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天津供销合作社从“农超对接”入手,打造流通平台,积极推进产销对接,并初步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鲜活农产品经营模式。本期专题以天津供销合作社打造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为例,和大家一道探析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路径、制约其发展因素和如何发展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等问题。

  六种做法结硕果 

  2011年,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连锁网络销售鲜活农产品近4亿元。其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方面的具体做法有:在直营店都设立鲜活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注册鲜活农产品品牌和建立产品配送中心;直接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发展标准化生产;举办各类展示展销会,为生产单位和经销商牵线搭桥;建鲜活农产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5亿元以上。

  天津供销合作社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发挥各种经营资源效能,围绕拓宽鲜活农产品进市场的渠道,着力在以下6个方面下功夫。

  一、依托网络,扩大“农超对接”规模。

  充分利用日用消费品连锁超市网点优势,在200多个直营店都设立了鲜活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主要加盟店也都实行鲜活农产品统一配送,并与300多个专业社、生产基地和种养殖大户实行了产销直供对接,经营品种包括蔬菜、水果、肉、蛋、禽、奶、水产、粮油等十几个大类,100多个品种,一些大型超市,如宝坻供销合作社劝宝超市、宁河供销合作社家乐超市、西青供销合作社百顺超市等,鲜活农产品经营比重都达到了20%以上,成为当地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重要场所。据统计,2011年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连锁网络销售鲜活农产品近4亿元。 

  二、龙头企业带动,拓展鲜活农产品销售渠道。

  充分利用系统经营资源和市场渠道优势,建立了市、区县社两级7个鲜活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采取与系统外农产品专营公司合作、与专业合作社及种养殖大户联合和自建生产基地等方式,积极推进企业与系统内外网络对接,拓展农校、农企、农团等销售渠道,延伸经营触角,扩大经营规模。天津市社宝鲜物流公司发挥冷藏设施优势,与黄骅市海洋捕捞企业合作,于春节期间组织了10万斤特色优质海产品,直供社团及超市,受到消费者欢迎。宝坻、宁河、武清、静海、西青、蓟县6个区县社的农产品经营公司,全部注册了自己的鲜活农产品品牌,建立了产品配送中心,购置了加工设备和配送车辆,去年全年销售鲜活农产品达到1亿多元。

  三、以基地为示范,促进鲜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各区县社充分利用土地和环境资源,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建立蔬菜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蓟县供销合作社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绿怡公司,租种507亩土地,引进山东寿光蔬菜种植技术,发展蔬菜大棚180个,种植反季节新鲜蔬菜,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9000亩大棚蔬菜种植。2011年,绿怡公司销售各类蔬菜902吨,帮助当地农民销售大棚蔬菜3720吨。北辰区社与民营企业联合建设清水园蔬菜种植基地,总种植面积达到600余亩,2011年销售蔬菜7000多万元。 

  四、以展示推介为平台,推进产销直接见面。

  天津供销合作社系统各单位及主管的行业协会组织,注重搭建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展示展销会,为生产单位和经销商牵线搭桥,促进鲜活农产品销售。天津供销合作社与市农委、市商务委、宁河县政府在宁河县举办的“农超对接”展示洽谈会,有32家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现场展示了15大类、1200多种农产品,涉及本市230个农民专业社、15个生产基地,部分参展单位签订了农产品直采或直供合作协议,总签约额3.97亿元。天津市社每年组织天津市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参加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展销会,宣传展示了近百种特色农产品。天绿营销合作社积极推进基地和超市的产销对接,去年帮助农民专业组织和种养殖大户销售农产品2亿多元。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去年参与组织了6次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会,联系各类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殖基地近百个,总签约额近5亿元。

  五、以交易市场为载体,推进鲜活农产品多层次流通。

  各区县社积极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不同档次、不同规模的鲜活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目前已建成各类交易市场10个,年鲜活农产品交易额5亿元以上。武清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占地1330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11.42亿元,设立了冷库区、仓储区、交易区、加工区、综合区等几大功能区域,全力打造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从生产到市场的完整经营链条和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农村与城市、生产与消费、国内与国外市场的有效对接。自去年9月3日正式开业以来,已入住商户320家,近4个月实现各类鲜活农产品交易额3850万元。北辰区供销合作社蔬菜交易市场,承担着为周边十多万居民提供农产品供应任务,2011年实现鲜活农产品销售1亿元以上。

  六、以品牌经营为引领,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

  天津供销合作社系统各连锁超市和龙头企业,注重发挥经营优势,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强鲜活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的监控,提高商品质量,增强企业信誉。劝宝、家乐等超市都积极培育自有品牌,十几个大类、上百个品种的鲜活农产品都注明了产品介绍、产地信息、产品等级、质量标准,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可追溯体系。天绿营销合作社在每个销售网点都设立农产品质量追溯查询机,保障产品货真价实,让消费者放心购买。翠碧、绿怡、地福缘、劝宝、家乐等品牌,都已成为全市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六大设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天津供销合作社将坚持政府推动、企业承载、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以农产品经营企业为龙头,以连锁经营网络为支撑,以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和交易市场为依托,以专业社和生产基地为基础,城乡联结,上下通开,内外辐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力争使供销合作社鲜活农产品经营在有农业的区县发挥主导作用,在中心城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鲜活农产品大流通中发挥带动作用,成为政府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成为政府稳定市场、平抑物价的依靠力量。

  一、提升连锁网络功能,打造鲜活农产品销售平台。

  一是加快超市大卖场建设。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重点建设滨海新区塘沽西部新城综合商业服务设施,汉沽、武清、蓟县综合大卖场,拓展鲜活农产品销售平台。二是积极整合系统网络资源。提升联合采购联盟的功能,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在系统网络开通鲜活农产品销售。三是发展社区综合服务社。以基层供销合作社和连锁网络终端为基础,组建社区综合服务社,设立鲜活农产品专卖店或销售专柜,方便社区居民消费。四是创造条件,在市区建立特色鲜活农产品展示展卖中心,宣传推介系统内外特色产品。探索建立市区鲜活农产品销售网络,发展社区直销点。

  二、发展各类交易市场,打造鲜活农产品集散平台。

  继续加大武清环渤海绿色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档次,扩大规模,真正形成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鲜活农产品交易的集散基地。充分发挥蓟县绿怡蔬菜基地市场的引领作用,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增强销售带动能力。依据区县城区发展规划,加快菜市场建设,重点是改造提升北辰区菜市场,建设东丽区、静海县社区菜市场。

  三、加速冷库设施建设,打造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

  进一步完善金汇水产、宝鲜物流公司设施功能,提升鲜活农产品存储、加工、转化、销售能力;加快武清环渤海交易中心2万吨冷库建设,积极发展区县带有配送性质的中小型冷库,力争使系统冷链仓储能力达到10万吨;加大投入,添置必要的物流加工设备,增加农产品检验检测设施,形成集加工、检测、配送、仓储功能为一体的冷链仓储物流体系。

  四、发展经营龙头企业,打造鲜活农产品流通平台。

  打造市、区县、基层三级鲜活农产品经营架构,以宝鲜物流公司为依托,培育全市性鲜活农产品经营龙头,创造条件建立市区中心展卖市场,促进鲜活农产品大流通,增强淡储旺销调节市场的能力。在各区县发展8—10家区域龙头企业,拓展流通渠道,带动地方特色鲜活农产品销售。加快种养殖农民专业社、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实现与龙头企业、连锁网络、冷链物流、交易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层次化、标准化、特色化、规模化的鲜活农产品经营格局。

  五、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打造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

  充分发挥农副产品流通协会、连锁协会作用,不定期举办农民专业社与连锁网络产销对接会,组织地产农产品经营企业参加津洽会、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及全国各地的展示展销会。

  六、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打造鲜活农产品信息平台。

  依托系统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建设鲜活农产品信息网络中心,形成具有特色的信息展示平台,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专业社、生产基地、连锁超市、消费者等提供服务,逐步构建与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农产品信息对接的网络平台。 

  四大问题制约发展

  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供销合作社虽然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受自身条件所限,在实际运作当中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No1.鲜活农产品经营是微利行业,产品易损易耗,经营具有一定风险。供销合作社负责鲜活农产品经营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平抑物价的职能作用,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主要超市农产品经营价格往往低于市场15%左右,基本上是在微利甚至亏损边缘运行,长此以往,企业缺乏持续经营能力,将影响发展的积极性。

  No2.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从初级向规范转化进程中,在基地打造、仓储运输、检验检测、卖场销售、电子信息等每一环节,都需要较大量的资金投入,单纯靠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承担困难较大,发展较慢。

  No3.扩大鲜活农产品销售规模的根本在于销售平台的打造,供销合作社在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现有资源已经基本做到利用最大化,经营场地、设施已明显不足,特别是在城镇改造中供销合作社原有一些网点被拆迁占用,还迁再建的跟进速度较慢,一些具有带动力、示范作用的大卖场建设,在建设用地、审批程序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约,使很多工作和建设项目无法推进。 

  No4.支持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分散、管理不集中,形不成统一合力,落实一项政策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同时,工作标准不明确,市场监管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一种社会广泛关注、多方力量支持、有利于工作快速推进的良好环境。

  三点建议

  No1.成立全市性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领导机构。领导机构由市商务委、市农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协会、连锁经营协会等部门组成,明确职能,下设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建立完善与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相配套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生产标准、产品追溯、质量监督、市场准入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No 2.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根据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和市政府25号文件要求,建议把供销合作社大卖场建设、综合服务社建设、市级展示展销中心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纳入到政府发展规划之中,并预留建设用地和经营设施,在项目建设方面减免相关配套费用。在打造网络平台、市场平台、冷链物流平台、信息平台等方面,预计总投资10亿元以上,供销合作社无力承担,希望市政府每年给予5—8千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希望给农产品经营企业出台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

  No 3.创造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宽松环境。在“津洽会”等重大展销活动中,建议免费提供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建立鲜活农产品质量认定标识,凡通过质量认定的产品均免除进超市费用。鼓励供销合作社发展农产品转化加工企业,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监管,强化农产品流通协会和连锁经营协会作用,确保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