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二线城市中,内外资零售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渐回归的势头似乎并不能温暖中国三四线城市中的零售企业。
尽管在一二线城市,外资的光环正在消退,但中国的更大一片区域,却是另一番光景。
作为安徽台客隆集团副总裁,董松平带领团队用3年的时间在安徽省开出30多家门店。尽管目前台客隆在安徽宣城、黄山、巢湖等城市发展势头不错,但其实,董松平要应对安徽的市场竞争并不轻松。
如今,外资巨头的压力似乎正从一二线传导而来。
在台客隆安徽的大本营——宣城,家乐福、大润发都即将进入这个市场。
“我们抢在外资巨头进入宣城前在这个市场站稳,因此,即使外资进驻在即,他们也必须重视台客隆,因为我们在这个区域已经发展壮大。” 董松平解释道。
但是,如果台客隆在这个时候还想往外拓展,与外资争抢的状况就难以避免了。
而与外资巨头直面交锋的时候,董松平依然深感“不受待见”。
董松平坦言:“其实地方政府对内外资零售企业的态度并没有太多转变,在中国的很多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依然要依靠引进外资拉动政绩。他们希望外资巨头能够推动城市化建设,认为如果在城乡结合部引进一个外资零售企业,相比本土零售企业,对整个城市商业进程更为有利。”
在董松平看来,很多时候,台客隆根本就没有资格去参与竞争。
据了解,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有一个汽车站旧城改造项目需要引进一个大卖场,台客隆也参与竞争,但该项目要求必须引进连锁超市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使得像台客隆这样的区域企业直接被抛弃了。近几年,台客隆被拒之门外的不仅仅是青阳的这个项目,宣城中心地段国购广场、舟山市某个县级广场的项目都是因为类似条件而被拒绝。
“其实地方政府只是从台前走到了幕后,从直接与外资零售卖场对接变成间接要求土地拍卖的房地产商必须满足什么要求,这个是比较隐形的问题,但是实实在在存在,只是换个方式更隐秘。”董松平强调。
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在如今的一二线城市物业租金对内外资几乎无差别,只是业主的决策;中央政策上外资超国民待遇已经告一段落,但各级地方政府依然以FDI为目标,隐形优惠外资零售。这个问题目前依旧在挤压区域性超市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