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峻秀雄奇的天山北坡、辽阔富饶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亚欧大陆桥的西线旁,巍然矗立着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乌苏市。
乌苏市领导向笔者介绍说:“近年来,乌苏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天时、地理、人和各要素是关键,其中乌苏市农村信用联社功不可没。”
强化营销增存款
为了不断壮大信用社资金实力,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新疆乌苏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采取各种措施,大力组织资金。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乌苏市联社根据这一状况,利用各种会议,对全社干部职工进行危机意识教育,促使大家认清形势,树立危机意识,并付诸行动。同时,该联社还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存款宣传,从而推动了存款的增长。
乌苏市联社每年初,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组织存款任务,结合本单位的目标,采取将存款任务分解到社,量化到人,开展按月达标考核活动,强化激励机制,把增储任务与职工效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组织存款的积极性。为提高金融服务,各社采取走村串户,上门收储和预约收储的办法,效果也非常显著。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乌苏市联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信贷服务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为着力点,以调整新思路、加大 “三农”投入为突破点,想农民所想,供农民所需。
为了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乌苏市联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把信贷支农做实做细。“多予”,就是积极筹措信贷资金,扩大“三农”贷款总量,并确保 “三农”贷款的比例不低于80%;“少取”,就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对 “三农”贷款,特别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股东贷款,适当降低利率浮动幅度,减轻农牧民利率负担,千方百计让利于农;“放活”,就是灵活放贷,方便农牧民贷款。
在信贷投放上,乌苏市联社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推出惠民政策,让农牧民得到实惠。因此,在信贷投放时,乌苏市联社时刻牢记服务“三农”宗旨,大力支持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与辖区产业政策相结合,不断扩大融资规模,严格贷款投向,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发展战略做文章,结合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
在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方面,乌苏市联社积极创建“信用镇(村)”。截至2011年末,乌苏市联社已评定信用户19167户,信用乡(镇)13个、信用村(队)83个。
除此以外,乌苏市联社还突出“三个重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三个重点”即:重点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重点支持油脂、番茄、棉花加工企业,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打响“双降”攻坚战役
乌苏市联社始终把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作为促进业务经营健康发展的重点,按照“立足于防范,着眼于化解”的原则,组织人员,认真核实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时调整贷款占用形态,准确反映信贷资产质量。
首先,实行责任清收。乌苏市信用联社开展了“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活动,制定了清收本社职工贷款及担保、介绍、引荐贷款工作方案,对限期收不回贷款的责任人,将实行停职收贷。
其次,市委、政府协助清收。乌苏市联社经过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沟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门印发了《关于清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通知》,将此文下发至各乡(场)镇、村(队),对拖欠信用社贷款和恶意逃废债务的国家公职人员实施重点、清收,并采取限期归还、戒勉谈话、行政处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收回不良贷款250万元。
再其次,加大依法处置力度。乌苏市信用联社对那些有偿还能力,但又不积极还贷的“钉子户”、“赖债户”依法进行强制清收。乌苏市联社业务发展部与法院协商,联合在全辖开展了一次“拉网式”的依法收贷执行活动,在法院的帮助下,收回不良贷款464万元,起到了较好的威慑作用,为创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最后,多方协调处置贷款。自中央银行票据置换工作开展以来,乌苏市联社为取得央行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贷款,成立专项票据置换管理、考核兑付工作领导小组,在小组的领导下,进行任务和责任的分解落实。同时积极与当地政府、各职能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对处置票据置换工作的支持,并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部门、自治区联社的沟通,并于2009年6月,顺利取得了央行票据置换贷款3285万元,有效化解了信贷风险。